构建中学历史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之实践研究
【摘要】:教育改革已经成为了当今发展的一大热点,教师作为课堂的参与者和设计者也因此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如何优化教师结构、提高教师专业素质已经成为当前教育改革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理论的广泛发展,也为教师专业发展也带来了希望。本研究共由五部分构成:第一部分为绪论部分,介绍了历史教师专业学习共同建设的积极意义,简述其研究动态和价值。第二部分,重点阐述历史教师专业发展和历史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的内涵,虽然目前国内外关于“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的研究较多,但它并没有形成一个普遍而明确的定义。通过对中外理论的梳理,并结合我国实际的情况,归纳出其“共同愿景、共享实践和集体探究、权利分享、支持性条件、合作文化和外部联系”六大构成要素,也为本文研究提供了研究思路。此外,我国一直存在的合作传统也为历史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的构建和发展提供了现实的土壤,基于此笔者介绍了现行中学教育中存在三种主要的教师共同体实践形式。第三部分,以南充市的两所中学高中历史教师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法,探讨了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历史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的发展现状,比较两所中学的历史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的发展水平以及共同存在的问题,进行实证性研究。第四部分,针对本次研究中样本学校存在的问题,结合历史教师专业发展实际需求和中学实际情况,提出历史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的优化策略。最后,为本文的结论部分。本研究揭示了历史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的内涵、构成要素和基本表现形式等问题,通过实证的方式探究了当前历史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而对如何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发展提出了优化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