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德美学在中国60年的接受史研究
【摘要】:
伊曼努尔·康德是西方著名哲学家和美学家,德国古典哲学美学的奠基人。其美学思想在中国的接受历程是中国当代政治文化语境曲折变化和“西学东渐”过程的缩影。在解放后直至一九七七年的意识形态批判时期,康德被作为主观唯心主义和形式主义美学代表加以严厉批判。在改革开放时期,康德美学的主体性思想参与了中国的思想解放运动,产生了重要影响;而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直至今日的二十年间,作为学院派思想家的康德显示出了多方面的学术意义,推动了中西方美学的交流与互动。本文梳理了康德美学在中国当代60年间的传播历程,仔细分析了康德美学在中国的接受状况,并在此基础上对西学东渐的历史经验和教训加以总结和反思,以期为新时期中国文艺理论建设提供一份参照。
【相似文献】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