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经营者激励问题研究
【摘要】:现代银行业属于高风险、知识密集型的服务行业,其行业特征决定了人才是最重要的资本。因此银行的竞争优势在极大程度上取决于其优秀的人才个体和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整体。西方商业银行的意识是:优质服务、高效率、高收益都来自于优秀的人才。由于人才头脑中的知识是属于个人而并不是银行,所以只有对人才实施科学的管理与有效的激励,他们才会心甘情愿用自己的知识和技能为银行做贡献。随着银行业的进一步开放,外资银行逐渐深入中国市场,其先进灵活的管理机制,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和优厚的工薪待遇,吸引了一批优秀的金融人才。由于我国国有商业银行长期受到政策保护,内部改革又受到各种体制的限制,整体表现出经营效率偏低,管理手段落后等不足,很难同国际银行业开展人才领域的竞争。而经营者在国有商业银行的经营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承担的责任和风险都比一般员工重大,更需要对其实施特别的激励措施,因此在加入WTO和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下,加快建立现代金融企业制度,完善国有商业银行的经营者激励机制,提高其竞争力和效率,就显得尤为迫切。
当前,国际社会对于如何建立有效的经营者激励约束机制给予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许多国家把建设良好的经营者激励约束机制当作是提高经济活力、增加经济绩效的基本手段。良好的激励约束机制有利于银行内控管理,是实现市场化机构业绩的根本。国有商业银行经营者激励约束机制不完善、激励不足,已经成为影响国有商业银行经营者队伍建设的主要因素,所以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激励约束机制的建立已经成为国有商业银行发展的关键。从中国的国情出发提出一套适合国有商业银行经营者可行的激励约束机制,是一项具有深刻现实意义和重大应用价值的研究。
国内外学者对于激励理论已有大量的研究,对商业银行经营者的激励约束研究也比较多,但基于能力视角的相对较少。本文中所提及的“能力”主要是指“胜任能力”。对人力资本的投资,是一切投资中收益最高、获利最大的投资。组织行为学认为,绩效是能力和激励的函数,即绩效=f(能力*激励),在激励水平相同的情况下,他们的绩效高低取决于个人的能力大小,而能力是可以通过激励以及一系列措施而提高的。所以,将能力与激励结合起来进行研究是有其必要性的。
本文采用规范的理论分析和定量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在理论模型上,主要运用博弈论及委托代理理论等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对我国商业银行激励约束机制进行分析,将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对基于能力视角的商业银行经营者激励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
根据研究设计,其逻辑框架和逻辑思路如下:
本文有以下几点创新:
第一,在随机选择模式下,委托人相当于并不关心代理人能力大小,而是一视同仁,这样对代理人并未起到较好的激励作用,也不能使双方利益达到最大化。应选用能力匹配模式,这样更能达到期望效用最大化。
第二,在商业银行激励约束机制中加入能力变量后,所有者和经营者双方利润都有一定程度地增加,因此委托人在设计激励约束机制时应加入能力变量进行考虑。
第三,在对加入了能力变量的经营者变更机制进行分析后得出,经营者越努力,越能提高一段时间后银行对自身能力的评价,且经营者能力与努力具有一定的替代效应,而且,只有具有高水平经营管理能力的经营者才能延长自己在银行的任职时间。
同时,本文也存在一些不足:
第一,对如何精确度量能力变量还有待继续研究。
第二,为方便讨论及简化运算,本文只讨论了两阶段博弈模型,而未进行多阶段博弈模型的分析与研究。
第三,本文仅仅是从理论上进行分析,以后研究中需要结合实际案例进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