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市场分割问题的实证研究
【摘要】:市场分割是中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的产物,主要体现为地方政府为保护当地利益而割裂与其他地区经济联系的行为。据世界银行1994年的估计,中国国内的市场整合程度远低于美国和欧洲,中国现有的市场整合程度远远没有达到使资源充分配置的状态。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之后,国际社会对中国国内市场一体化程度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研究市场分割在现阶段的变动趋势以及对经济的影响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是关系着中国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形成市场分割的因素很多,包括地理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然而,随着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地理自然因素的影响正逐渐减弱,现阶段人为因素是其形成的主导因素。首先,为了调动地方发展经济的积极性,中央将部分财政和行政权力下放,使得各级地方政府得到了比计划经济体制时期更多的自主权。出于对经济利益的考虑,地方政府产生了干预市场经济的动机。再加上国有经济布局调整和国有企业改革相对滞后,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不够完善,这些体制因素强化了地方政府进行市场分割的动机。其次,我国法律体系不健全也是导致市场分割盛行的主要原因。我国现有法律体系中缺乏相应的能够遏制地方政府对市场经济进行不正当干预的专门法律,并且早期的一些法律条款和行政法规由于缺乏系统性,且对地方政府干预市场的行为界定不够明确,法律威慑力不足。并且,我国至今没有一个专门的明确的行政执法主体来监管地方市场。最后,由于我国现行的司法体系中规定对于跨地区的贸易纠纷案只能在隶属于地方政府的地方法院进行审理,而不存在隶属于中央政府的区域性法院或巡回法院。因此,对于地区间的贸易纠纷裁决,其公正性难以保证。
很长时间以来,中央也采取了一些宏观调控措施来抑制市场分割,例如,1993年通过并实施的《反不正当竞争法》,然而该法由于出台时间较早,且缺乏系统性,非但没能起到消除市场分割的作用,反而使地方政府的干预手段变得更加隐蔽和宽泛。但是,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出于对WTO的准入要求,中央政府从1995年开始多次表示要取消地区间的贸易保护壁垒,中央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法律措施,例如,2001年4月颁布的《国务院关于禁止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实行地区封锁的规定》;2007年8年月,十届全国人大29次会议中通过的《反垄断法》,这对抑制市场分割起到了较为明显的效果,对市场一体化的建立有着深远的意义。
对于国内市场分割的问题在经济学领域一直比较零散,尤其是缺乏相应的实证研究。首先市场分割对经济的影响是多元化的,现有文献的讨论集中在对宏观经济发展的影响上,而对微观经济主体的研究较少,并且,现有文献对市场分割与经济增长的研究中缺乏对其影响机制的专门研究。本文不仅从宏观的角度探讨了市场分割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与传导机制,并且从微观的角度研究了市场分割对企业出口、市场分割对区域中小企业发展的影响。该研究不仅弥补了现有文献对微观经济主体受市场分割影响研究的不足,而且有助于深刻理解我国市场分割的本质,为以后的改革提供科学的分析依据。其次,本文利用各省的价格指数构造了反映市场分割程度的指标,并细致地研究了市场分割的影响因素。本文的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为后续的研究创造了条件。最后,对市场分割的形成原因进行了深度剖析,从其形成的地理自然因素、体制原因、法制原因与社会原因进行了深入而细致的分析,为建立统一市场提出有针对性的发展模式与改革方向。本文主要研究工作如下:
一、利用各省价格指数构建出省际市场分割指数,描述市场分割的发展趋势并系统研究市场分割的影响因素
本文首先利用1991-2008年的省级面板数据来造出反映省际市场分割程度的指数,并利用该指数观察了中国市场分割程度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中国的市场分割程度呈缩小趋势,说明中国正逐步走向市场一体化。并且,本文还通过单位根检验,判定出市场分割程度确实存在稳定的收敛趋势,即市场正有规律地日趋整合。其次我们通过理论分析进行模型构建,重点研究了国内市场分割程度的影响因素,结果发现,经济的开放程度对市场分割的影响显著为负,表明对外开放促进了市场一体化的形成。此外,本文研究的另一个关键问题是加入WTO对国内市场的统一有无显著影响,结果表明,加入WTO之后,市场分割指数下降了4.15-7.94%,说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有利于中国国内市场的整合,相关的宏观调控政策起到了显著的效果。
二、借助省际市场的分割指数,分时间分地区研究市场分割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利用1993年至2008年间28个省的省级面板数据系统研究了市场分割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市场分割在总体上与经济增长呈倒U型关系,当市场分割程度较小时,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然而,当分割指数达到拐点时,就不能继续促进经济增长,反而会对经济增长产生抑制作用。我们将样本以加入WTO的时间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间段,发现在加入WTO之前,市场分割对经济的影响显著为正,而加入WTO之后,市场分割对经济的影响显著为负。并且,本文发现,对外开放程度和固定资产投资比重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显著为正,说明对外开放和物资资本投入对经济发展具有正向的影响。而政府干预对经济影响为负,说明政府干预程度越大,越不利于经济的发展。并且,本文详细探讨了市场分割对经济增长影响的传导机制,研究发现,加入WTO之前,市场分割通过促进固定资本投入和减缓政府消费比重来促进经济增长;而加入WTO之后,市场分割通过减缓经济的对外开放程度和固定资产投入阻碍了经济增长。
三、系统研究市场分割对企业出口的影响
本文采用两部模型和选择模型研究了市场分割对上市公司的出口倾向与出口比重的影响,研究发现市场分割对于企业出口倾向以及企业出口比重的影响为负,说明市场分割阻碍了企业出口。人力资本在两种模型的估计中对企业是否出口均具有正向影响,而对于企业的出口比重没有显著影响。资本密集度对企业是否选择出口具有负向影响,而对企业出口比重的影响为正。并且,市场分割对不同规模的企业出口影响存在差异。企业规模越大,市场分割的阻碍作用越明显。在大规模企业中,影响企业是否出口的主要因素是市场分割、企业规模和企业的控股性质;而在小规模企业中,影响企业是否出口的主要因素是市场分割、企业规模、人力资本和资本密集度。在大规模企业中,影响企业出口比重的主要因素是市场分割与人力资本;在小规模企业中,影响企业出口比重的主要因素不是市场分割,而是无形资产比重。并且,我们通过稳健性检验,发现结果没有太大变化,说明该结果具有一定的稳健性。
四、全面研究市场分割对中小企业发展的影响
本文利用2002-2007年间的省际面板数据系统地研究了市场分割对中小企业的影响,并以此探讨促进中小企业区域平衡发展的经济对策。研究发现,市场分割对中小企业的单位数目、总产值以及总就业人数的增长率均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说明市场分割不利于中小企业的发展。并且,上期期末值的影响为负,说明存在条件收敛。此外,固定资产投资比重和技术进步率对中小企业的单位数目、总产值以及总就业人数的增长率均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政府应该努力改善中小企业的经营环境,提高中小企业的融资贷款能力,使中小企业能够在公开、公正、公平的环境中进行竞争。
在充分借鉴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本研究预期可能作出的贡献与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研究视角创新
1、现有文献研究对市场分割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做了探讨,但是对其深层次的影响机制与传导途径缺乏研究。加入WTO对市场分割的变化具有显著的影响,本文从加入WTO之前和加入WTO之后的两个阶段详细分析了市场分割对经济增长的不同影响途径与机制,更加深刻地揭示了其背后的经济逻辑。
2、在现有文献中,市场分割对微观经济主体的实证研究较为缺乏,大量文献均是从定性分析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来探讨其存在的潜在危害,然而缺乏相应的实证检验,尤其是关于市场分割对中小企业的影响研究至今仍是空白。本文以大量详实的企业数据和省级数据为依据,准确选取和运用现代计量经济学和统计学方法,系统分析市场分割对企业出口与中小企业发展的影响,弥补了现有文献的空缺。
(2)研究方法创新
在研究方法上,秉承实证精神,反复推敲逻辑和证据,大量运用经验分析对经济学理论及经济行为进行检验和预测,采用现代计量经济学和统计学的方法进行数据分析与建模手段,力求提供客观科学的评判,避免个人主观倾向。首先,在市场分割与企业出口研究中,本文创新性地采用样本选择模犁与两部模型来解决样本分布偏差问题。其次,在市场分割与中小企业发展的研究中,本文选用动态广义矩估计的方法来解决模型中存在的内生性问题,使实证结果更加科学可信。
本文通过各种微观数据和省级面板数据,运用科学的计量经济学方法系统研究了市场分割在各种背景下的不同影响结果和机制。本研究旨在针对我国具体国情和转型期特殊经济背景下,探索建立一体化的全国市场与健康发展的经济模式的理论和政策。
(3)在研究结论上,基于充分的结构性分析和经济主体行为刻画,深刻分析市场分割的形成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打破市场分割,建立统一市场的发展模式与方向,具有较强的实践指导意义。
综上所述,本文借鉴国际上前沿的国际贸易保护理论和实证产业组织理论和方法,以市场分割对宏观经济增长和微观企业主体的影响为出发点,从对企业出口的影响和对中小企业发展的影响出发系统研究了对企业的影响机制,并且通过构建市场分割指数,详细描述了加入WTO时代背景下的市场分割发展趋势以及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变化,并且对影响途径做了系统的分析。本文的研究不仅丰富和更新了经济学相关领域的研究文献,并将有助于加深我们对市场分割的本质及影响的认识和体会。通过对市场分割的成因进行系统分析,本文提出了打破市场分割、建立统一市场的相关政策建议。因此,本文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社会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