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未来超支测算
【摘要】:21世纪是人口老龄化的时代。目前,世界上所有的发达国家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许多发展中国家正在或即将进入老龄社会。中国则早在1999年就已进入老龄化社会,成为世界上进入老龄化社会较早的国家之一,而且,中国是世界上老龄人口最多的国家,约占到世界老龄人口的20%。老龄化快速、不可逆转的发展,对我国现行的养老保险制度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养老保险基金缺口不断扩大成为制约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维持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障碍。因此,研究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养老保险基金的平衡问题,对于推动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缓解养老保险基金的支付压力,都有着极为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在理论方面,以往对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基金管理和投资风险等方面,对其它影响个人账户的因素的研究并不太多,本文针对人口老龄化问题对个人账户进行了探讨,进一步深化了对影响个人账户的风险的认识。在现实方面,本文研究的目的就在于找出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政策和方法,通过有效措施的实行,降低因为人口老龄化所导致的养老金缺口增大、资金缺乏等问题,同时寻找提高养老保险基金支付能力的方法,力求维持养老保险基金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以人口学,社会保障学,精算学为指导,采取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个人账户的收支问题进行了研究,全文共分为六个部分,各部分的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是导论。通过描述目前全球面临的人口老龄化问题的现状,分析了我国养老保险制度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从而引出了本文的研究对象--人口老龄化背景下个人账户收支平衡的问题,并说明对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平衡的研究是具备理论和现实意义的。随后,对国内外理论实证研究进行文献综述,并阐述本文的研究思路。第二章是对本文相关的内容进行了介绍。首先,我们阐述了人口老龄化的定义以及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现状和特征。随后,本文介绍了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开始对我国养老保险制度产生影响后,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历程,并指出,虽然我国目前养老保险体系采用了现收现付和基金累积相结合的模式,从理论上讲可以缓解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养老金支付危机,又可以较好的体现社会互济与个人责任相结合、效率与公平相结合的原则。但在实际运行的过程中,并没有出现预期的效果,而是出现了很多问题,其中最重要的问题有两个:一个是收支失衡,空账等财务问题,另一个就是个人账户的风险问题。第三章是本文的模型构建。根据我国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的计发办法,结合精算学,人口学等方法,选取了来自联合国人口预测以及我国统计年鉴相关年份的数据,在合理假设的基础上,构建了人口老龄化背景下个人账户的超支模型,并对2010-2052年四川省个人账户超支额进行了预测,经过计算我们知道,在目标区间内,四川省个人账户的超支情况是逐年上升的。第四章是根据第三章构建的模型,分析当变动其中一些重要参数如退休年龄、工资增长率、缴费率、计发月数等时对模型产生的影响,通过分析我们知道,单独使用这些变量的效果要么不是太好,要么就是不太容易达成,因此,最好综合调整这些因素,以产生较好的效果。然后,本文分析了调整退休年龄、缴费率和替代率这些内生变量在现实中是否具有可行性,从而为下文提出建议给出了参考。第五章主要介绍了目前世界上主要的四种养老保险模式,目前,共有一百三十多个国家建立了社会保险制度,各国的养老保险制度也不尽相同。总的来说,养老保险模式主要有四种:由国家来负担;由个人、企业和国家共同负担;国家、企业共同负担;企业和个人共同负担,本文就每种模式分别列举了两个代表性国家。通过分析这些国家的养老保险改革的经验以及经验教训,希望能够对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有所帮助。第六章是本文的建议和小结。通过上文模型的分析并且结合其他国家的改革经验,提出了调整退休年龄和计发月数;努力化解转制成本,坐实个人账户;改善记账利率制度;改革现行的个人账户支付办法四点建议,然后,对全文的内容和结论进行了简要的概述,随后提出了本文研究方法的不足以及今后的改进方向。本文构建的精算模型比较简单,简化了许多因素,同时,对一些问题的探讨也不够深入,如如何确定合理的记账利率,提高退休年龄和设计计发月数的具体实施办法等等,这些都可以成为进一步研究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