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行为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影响研究
【摘要】:
我们通常研究的货币政策传导路径,可以分为货币(利率)传导和银行信贷传导。货币传导通过市场渠道进行传导,银行信贷传导通过机构来发挥作用。货币传导理论建立在完美市场假说之上,银行信贷传导理论的假设前提则反之。中国是一个特殊的转型经济国家,其发展进程目前尚不具备货币传导或利率传导的基本前提条件,尽管货币供应量已成为重要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但在实际宏观调控操作以及货币政策制定、实施过程中,货币当局最关注的仍然是信贷总量。而商业银行的行为取向直接决定了信贷总量的变化。因此,本文应用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货币政策作用于经济的理论及商业银行信贷行为等相关理论,通过系统回顾国有商业银行在经济转型时期(1984-2005年)不同阶段的信贷行为,运用历史分析、实证分析和比较研究法来分析其不同的行为特征对货币政策传导带来的影响,并提出相关结论以及政策建议,旨在对提高我国货币政策实效,更好发挥央行宏观调控作用,起到一定的理论参考和文献价值。
论文分为三部分。第一章是货币政策传导理论以及有关文献综述。一是介绍了货币政策传导途径分为两大理论:建立在完美市场假说上的货币传导途径和建立在非完美市场假说上的银行信贷传导途径。并对两者进行了比较。二是系统回顾了中西方学者对关于货币政策传导过程中商业银行作用的研究。第二章论证了信贷传导是我国货币政策传导的主渠道。一是从我国现阶段的经济金融环境来看,不具备货币传导或利率传导的基本前提条件,分析了金融市场发展落后、融资渠道单一、信用配给作用明显、微观基础不适应等。二是通过实证分析,证明货币政策的信贷传导渠道的效应明显超过货币渠道或利率渠道。
第三、四、五章重点阐述了经济转型时期商业银行行为对货币政策传导的影响。第三章是中国转型经济初期(1984-1991年)的商业银行行为对货币政策传导的影响。一是回顾转型经济初期的历史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