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证券市场股票收益率影响因素研究
【摘要】:
现代投资理论是在马柯维茨(Harry Markowitz) 1952年发表的具有历史意义的论文《证券组合选择》和1959年出版的同名专著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理论框架。继马柯维茨之后,夏普(Willianm Sharp,1963)发表了《证券组合分析的简化模型》一文,提出了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随后,针对CAPM的不足,罗斯(Ross,1976)提出了套利定价理论(APT)。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变化、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以及心理学等学科的交叉运用,越来越多的理论出现在了金融学教科书中,并掀起了对经典定价理论和市场有效理论的挑战浪潮,如行为金融理论,行为金融理论结合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从投资主体的人性模式来研究不确定环境下的投资者决策行为,其对市场现象的解释能力使其很快受到了主流金融经济学家的关注,但其弱点在于很难对资产的定价进行定量研究。
总的来说,经典的资产定价理论和市场有效理论一直占据着主流金融学的中心部分,关于EMH、CAPM的争论也一刻都没有停止过。另一方面,由于计量经济学的发展,计量经济模型在金融理论中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方法的创新使理论的验证变得更加容易,反过来也推动了理论的发展。实证方法已经成为现代金融学最重要的研究手段之一。
本文的研究也是以实证方法为手段,立足于上海证券市场,对上海证券市场股票收益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首先,本文将收益率的影响因素分为三类:一是投资者行为因素;二是系统性风险因素;三是公司特征因素。而本文的研究就要是找到这三个因素的切入点对其进行实证,具体来说,我们试图回答以下三个问题:(1)ARCH效应是否可以被解释为投资者行为的结果?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这种效应是否会影响到股票的平均收益率;(2)如果用β系数代表系统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F832.51;F224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F832.51;F224
【引证文献】 | ||
|
|||
|
【参考文献】 | ||
|
|||||||||||||||||||||
|
【共引文献】 | ||
|
|||||||||||||||||||||
|
|
|||||||||||||||||||||
|
|
|||||||||||||||||||||
|
|
|||||||||||||||||||||
|
【同被引文献】 | ||
|
|||||||||||||||||||||
|
|
|||||||||||
|
【二级参考文献】 | ||
|
|||||||||||||||||||||
|
【相似文献】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