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劳动权益保障问题研究
【摘要】:
近几年,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大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农民外出务工规模越来越大。据国家统计局农调总队的抽样和调查,2003年我国农村外出务工的劳动力达11390万人,①比上年的11000万人增加了390万人,增长4.1%;农民人均外出务工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8.9%,对农民增收的贡献率为37.1%。②农民工在流入地和流出地间的上述双向流迁状态和他们对流入地城镇和流出地乡村的双重归属,使其在人口分类中既有别于其迁出地的乡村人口,也难以归入其迁入地的城市人口,而成为我国当今社会一个跨越城乡界限、与城乡都有着密切联系的人口类型。③近年来,这一群体在城乡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其边缘化的生存状态已越来越引起各界的关注。
近年来我国政府加大了对农民工合法权益保护的力度。中央政府及有关部门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颁发了一系列的行政规章和政令,加大了监察力度。各级地方政府也对前述政策和规章政令作了不同程度的贯彻落实,并在此基础上打破原有制度的藩篱,在各自的行政区域内积极探索并建立了一些新的制度,确立和采取了一些新的行政措施。另外,政府部门参与农民工维权工作的范围越来越广,从最初的劳动保障部门扩展至民政部门、公安部门、建筑部门、财政部门、司法部门等。全社会保护农民工合法权益的呼声也越来越高,农民工自身的维权意识也越来越强。可以说,我国农民工合法权益保障工作取得瞩目的成绩。
当中央第8个一号文件如期发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成为国家战略,视野中熟悉地土地,今天看来如此新鲜而充满活力,它承载着中国城乡均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实现社会稳定的希望和梦想。在这片古老的大地上,一直不乏心怀破解“三农”问题的热望,投入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