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算法中绩效编制规范的研究
【摘要】:2014年的新《预算法》强调以预算绩效为核心,以提高政府资金的使用效率为着力点,以优化资源合理配置目标,将绩效理念引入到预算法中,诞生了新的预算编制模式——预算绩效编制。预算绩效编制作为《预算法》规定的预算程序中的首要环节,对于预算绩效执行、预算绩效评价具有重要的影响。各级政府也制定了相应的预算绩效管理的规范性文件,其中可见预算绩效编制规范。然而在《预算法》及各级政府的规范性文件实施过程中,不可否认的是,预算绩效编制规范中存在各主体职能重复、预算绩效编制与预算绩效评价未挂钩、预算绩效编制目标规定不明确、预算绩效编制项目规定笼统的问题,从而导致预算绩效编制规范未能有效的帮助预算绩效编制,也就不能有效监管预算资金的有效利用。为解决该问题,论文采用文献研究法、规范研究法,从预算绩效编制规范的基本概念入手,以限权理论、规范理论、财政收支平衡理论为基础,在探究目前预算绩效编制及编制规范的现状基础上,归纳出预算绩效编制规范中存在的问题,剖析预算绩效编制规范的问题成因,提出具体的预算绩效编制规范设计,以期为预算绩效编制提供现实指导。全文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引言。主要描述了预算绩效编制规范的研究背景、预算绩效编制规范研究的理论意义及实践指导意义,国内和国外的研究情况、研究方法及创新与不足之处。第二部分:预算绩效编制规范的理论分析。对预算绩效编制规范的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在法学视角下定义预算绩效编制以及预算绩效编制规范,从限权理论、规范理论、财政收支平衡理论来阐释研究预算绩效编制规范的理论支撑。第三部分:预算绩效编制规范的现状及问题。对预算绩效编制现状的介绍从部门利益冲突、编制受到抵触、重复编制、预算绩效编制水平低、部门领导的重视程度不够五个方面展开;从总体以及内容两个方面来展示目前的预算绩效编制规范现状,以剖析预算绩效编制规范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第四部分:预算绩效编制规范的问题成因。在上述问题的基础上,探究预算绩效编制规范产生问题的成因:没有统一的预算绩效编制规范、规范未解决职能重复问题、缺乏公众的参与、编制人员的胜任能力无法满足预算法的要求。第五部分:预算绩效编制具体规范设计。对应存在的问题及具体原因,从建立协调机制、出台统一的预算绩效编制规范、设立预算绩效编制评审机制、引入公众参与、加强预算绩效编制人才队伍建设、细化预算绩效目标六个方面阐述预算绩效编制具体规范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