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法官的角色定位研究
【摘要】:法治中国建设的稳步推进,司法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使得法官角色这一问题再一次成为法学领域的重点关注对象。无论是古代中国不畏强权、匡扶正义的“青天”式法官,还是西方蒙住双眼、手中握剑的司法女神,都代表了人类对公平、正义和善良得美好追求,代表了法官角色的一种应然状态,但在实际的社会生活中,法官角色的实然状态才是当下法治建设、司法体制改革的重中之重。在现代政治国家中,法官的作用毋庸置疑。但在我国的司法实践中,法官的地位却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光鲜,司法权运行的现状也差强人意。在政府看来,法官不能有效地贯彻政策和规划,有效地解决社会矛盾;在民众看来,法官不能像他们期待的那样维护公平正义;在法官自身看来,法官的地位不高,权利和义务不相匹配,职业荣誉感也不强,法官甚至成为社会矛盾的宣泄口;从整个社会来看,法官的权威不够,公信力不足,这些都成为阻碍司法体制改革的重要因素。当下,新一轮的司法体制改革正经历着从传统到现代的这样一种洗礼的过程。如何从上到下,从外到内对法官的角色有一个清晰而正确的认识,发挥好法官在司法审判中的角色作用,协调好法官不同角色的冲突,是当前司法实践中的普遍性问题。文章通过对不同背景下、不同群体对法官职业的特殊需求,法官角色内在的冲突与协调,以及对域外国家法官角色定位的借鉴,针对我国的具体情形,梳理出法官在当下法治进程中的恰当定位,从而为整个法官队伍的有序建设以及司法体制改革地推进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