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无机紫外线屏蔽剂在透明PE薄膜中的研究
【摘要】:
纳米氧化锌、二氧化钛等无机粉体紫外屏蔽剂,因为有很高的化学稳定性、热稳定性、非迁移性、无味、无毒、无刺激性,使用更为安全,因而代替无机紫外屏蔽剂。目前LLDPE/LDPE的用途正在扩大,市场需求量增大。但是有关LLDPE/LDPE纳米复合材料的报道较少。本课题研究了纳米ZnO/LLDPE/LDPE、纳米TiO_2/LLDPE/LDPE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力学性能,紫外屏蔽性能等。并用红外光吸收光谱(IR)、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偏光显微镜(PLM)、紫外--可见光光谱仪等测试手段研究了材料的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
1.选用三种(KH-570硅烷偶联剂,NDZ-201钛酸脂偶联剂,硼酸酯偶联剂)比较常用的偶联剂,对纳米粉体进行表面改性处理。考察薄膜的各种性能,决定选用KH-570硅烷偶联剂和NDZ-20钛酸脂偶联剂分别对纳米氧化锌、纳米二氧化钛进行表面改性处理。通过红外光吸收光谱(IR)分析可知道,偶联剂成功地对纳米ZnO、TiO_2粉体表面进行改性,同时由TEM照片我们发现,经偶联剂处理过的纳米粉体在基体树脂有着良好的分散水平。
2考察ZnO/LLDPE/LDPE膜、TiO_2/LLDPE/LDPE膜性能。比较LLDPE/LDPE/LDPE膜、未改性纳米粉体膜和改性纳米粉体膜性能差异,分析粉体分散性对薄膜性能的影响。实验表明:未改性粉体和改性粉体都具有紫外屏蔽作用,但是经改性剂处理后薄膜的透明度更好,紫外透过率降低幅度也增大、力学性能也更加优异。
3考察薄膜性能与粉体含量及薄膜厚度变化的关系。实验表明随着粉体含量、厚度的增加,薄膜的紫外屏蔽性能随之提高,但是薄膜的光学性能下降,透光率下降、雾度提高,薄膜的透明性下降。当粉体含量为1%时,对UVA,UVB波段的紫外屏蔽作用都很明显,紫外透过率与未添加屏蔽剂相比降低了很多,同时薄膜透光率在90%左右,透明性高,可以满足产品的应用要求;但是薄膜的力学性能变化要复杂,随粉体的增加先上升后下降,一般在含量为1%时达到最高值。
【学位授予单位】:贵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TB383.1
|
|
|
|
1 |
李大成,周大利,刘恒,张萍,张云,龚家竹;纳米TiO_2的特性[J];四川有色金属;2002年03期 |
2 |
郭卫红,李盾,唐颂超,苏诚伟,徐种德;纳米材料及其在聚合物改性中的应用[J];工程塑料应用;1998年04期 |
3 |
杜小豪,徐卫,杜雪洁;防晒化妆品UVA区效果评价方法的研究[J];日用化学工业;2002年01期 |
4 |
都有为;超微颗粒的物理特性[J];材料导报;1992年05期 |
5 |
张辉,范立红,吴长春,朱华;基于纳米粉体的织物抗紫外线研究[J];纺织高校基础科学学报;2005年02期 |
6 |
钱建华,程贞娟,陶奇燕;防紫外线聚酰胺母粒的制备与性能研究[J];纺织学报;2004年05期 |
7 |
赵旭,杨少凤,赵敬哲,刘艳华,徐慧芳,王子忱;氧化锌包覆超细二氧化钛的制备及其紫外屏蔽性能[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0年11期 |
8 |
张彦奇,华幼卿;LLDPE/纳米SiO_2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光学性能研究[J];高分子学报;2003年05期 |
9 |
高俊刚,李书润,王东;聚乙烯/无机纳米复合材料的抗紫外老化性能[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05年05期 |
10 |
王许云,王兆波,王新,臧云涛;LLDPE/LDPE/纳米TiO_2复合薄膜的性能[J];合成树脂及塑料;2004年06期 |
|
|
|
|
|
1 |
李大成,周大利,刘恒,张萍,张云,龚家竹;纳米TiO_2的特性[J];四川有色金属;2002年03期 |
2 |
李大成,周大利,刘恒,张萍,张云,龚家竹;纳米TiO_2的应用[J];四川有色金属;2002年04期 |
3 |
冉璟,张萍,李哲,王德璟;屏蔽紫外线纳米TiO_2/ZnO复合粉体的性能及制备[J];四川有色金属;2005年03期 |
4 |
曹建军,郭刚,汪斌华,段小平,黄婉霞,涂铭旌;PP/TiO_2纳米复合材料的研制及其抗老化机理分析[J];工程塑料应用;2004年07期 |
5 |
陈军,陆宾峰,臧惠蕊,姚魏,陈贤益;玻纤、阻燃剂和纳米成核剂对PET性能的影响[J];工程塑料应用;2005年03期 |
6 |
杨超,徐洪霞;2004年我国工程塑料应用进展[J];工程塑料应用;2005年07期 |
7 |
王百军;刘龙飞;;UP/Al_2O_3复合微粒磨料的制备和性能研究[J];工程塑料应用;2006年04期 |
8 |
伊阳;陶鑫;;聚合物/纳米SiO_2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J];工程塑料应用;2006年06期 |
9 |
刘龙江;马勤;杨宝林;郝英杰;;交联型PPS/纳米SiO_2复合材料的力学与摩擦学性能研究[J];工程塑料应用;2007年06期 |
10 |
童彬;曹玉;谢发之;徐玲;;室温固相反应合成纳米材料碱式碳酸铝钠[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
|
|
|
|
|
1 |
吴绍吟,叶佩凡;碳酸钙在HDPE/CaCO_3体系中的分散状况研究[J];工程塑料应用;1997年02期 |
2 |
冯嘉春,陈鸣才,张秀菊;ABS/BaSO_4体系老化性能的研究[J];工程塑料应用;2000年10期 |
3 |
张金柱,汪信,陆路德;纳米无机粒子在塑料高性能化改性中的应用[J];工程塑料应用;2001年05期 |
4 |
李良训,姚琨,聂伟;纳米材料改善聚丙烯抗紫外性能的研究[J];工程塑料应用;2001年10期 |
5 |
王德禧;聚合物/无机纳米复合材料热点述评[J];工程塑料应用;2002年03期 |
6 |
肖望东;阻燃HIPS及其耐候性的研究[J];工程塑料应用;2003年07期 |
7 |
王兆波,叶林忠,张志焜;HIPS/纳米TiO_2复合材料综合性能的研究[J];工程塑料应用;2003年11期 |
8 |
马增欣,阚以翠;合成甘油残液回收聚甘油的研究[J];日用化学工业;1997年04期 |
9 |
都有为;超微颗粒的物理特性[J];材料导报;1992年05期 |
10 |
段波,赵兴中,李星国,张同俊;超微粉制备技术的现状与展望[J];材料导报;1995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