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取代-5-溴-4(3H)-喹唑啉酮类衍生物的合成研究
【摘要】:
喹唑啉酮及其衍生物是一类具有较高活性的化合物,以喹唑啉酮为先导化合物,设计、合成结构新颖的化合物,并对其进行生物活性研究,具有极高的药物开发价值。
为进一步研究其活性表现,筛选高效抗菌抗癌活性药物,以喹唑啉酮类化合物的合成及其生物活性筛选为重点进行深入研究。本课题以4-溴-5-甲基靛红为原料,经过氧化、环化、水合肼取代和缩合等反应,采用活性基团拼接法,将芳香基和杂环引入喹唑啉酮的结构中,分别设计合成了15个3-取代-5-溴-4-(3H)-喹唑啉酮的衍生物,所有目标化合物结构经IR、~1H NMR、~(13)C NMR和元素分析确证。
对中间体和目标化合物的合成方法进行了优化改进,对中间体2,6-二甲基-5-溴-1H-苯并[d][1,3]噁嗪-4-酮(Ⅲ)的合成方法进行了改进,通过控制回流比,使反应收率比传统方法提高约20个百分点。中间体2,6-二甲基-3-氨基-5-溴-4(3H)-喹唑啉酮(Ⅳ)的合成方法研究表明:用乙醇做溶剂,乙醇与80%水合肼的配比为1:15,反应温度100℃,反应时间2 h时,产物收率较高。目标化合物的合成方法优化实验结果表明:催化剂的用量为1.5 mL,原料摩尔比1.2:1,反应温度在40℃,反应时间10 h,产物收率最高。
|
|
|
|
1 |
张文官,杨联明,王文广,江和金;防伪油墨用新型有机荧光剂的合成及应用研究[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1996年02期 |
2 |
施沁清,刘志平;喹唑啉酮类化合物的合成[J];上海化工;2000年09期 |
3 |
张文官,杨联明,王文广,江和金,徐锡瑛;新型防伪油墨用有机荧光剂的合成及其研究[J];化学试剂;1998年02期 |
4 |
聂小燕;刘宁;归国风;;3(4)-取代喹唑啉(酮)类化合物合成方法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1期 |
5 |
雍建平;阿吉艾克拜尔·艾萨;;新型含异噁唑环的喹唑啉衍生物的合成和抑蛋白酪氨酸酶α和ε活性研究[J];有机化学;2008年07期 |
6 |
顾艳艳;刘世旭;王诗玺;万升标;江涛;;常山酮的合成方法研究[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9期 |
7 |
俞鸿安;;吡唑并喹唑啉酮颜料[J];染料与染色;1989年02期 |
8 |
叶长文;游军辉;李肖锋;刘勇;王玉良;;新型常山碱类似物的合成[J];化学研究与应用;2009年03期 |
9 |
王利莎,袁身刚,郑崇直;合成目标化合物析分系统[J];计算机与应用化学;2001年01期 |
10 |
;一种在温和铜催化条件下合成喹唑啉酮的有效方法[J];有机化学;2009年03期 |
11 |
张海燕;盛洁;王香善;;离子液体中Yb(OTf)_3催化下喹唑啉酮衍生物的绿色合成[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2期 |
12 |
Walter M.Shackelford;Darid M.Cline;张小平;;水中的有机化合物——确定这些化合物对管理和环境控制是重要的[J];水资源保护;1989年03期 |
13 |
孙思恩,刘秀芬;应用凝胶渗透色谱净化土壤样品[J];环境科学;1992年05期 |
14 |
杨绪红;吴鸣虎;丁明武;;2,2'-二取代双[3-芳基喹唑啉-4(3H)-酮]的合成[J];有机化学;2010年07期 |
15 |
俞鸿安;;一类新的有机颜料—吡唑并喹唑啉酮颜料[J];染料与染色;1989年05期 |
16 |
孙思恩,刘秀芬;毛细管柱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优先监测物的质量控制研究——Ⅰ.半挥发性有机物[J];环境科学学报;1993年01期 |
17 |
张文官,杨联明,王文广,江和金,徐锡瑛;新型防伪有机荧光剂2-[5-溴-(2-对甲苯磺酰氨基)苯基]-6-溴-4-(3H)-喹唑啉酮的合成及其性质研究[J];化学试剂;1998年03期 |
18 |
刘清福;逆合成原理实例解析[J];邢台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
19 |
赵保丽;曹胜利;;2-氨基喹唑啉类化合物的合成[J];化学试剂;2008年03期 |
20 |
张银梅;刘乐乐;罗素琴;;7-羟基异黄酮衍生物的合成[J];内蒙古医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