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酮酸钠与PD-2液腹腔复苏对失血性休克大鼠肠粘膜屏障功能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摘要】:目的:比较丙酮酸钠与PD-2液腹腔复苏对失血性体克大鼠肠粘膜屏障的保护作用,从血清学、形态学及蛋白质水平探讨丙酮酸钠腹腔复苏对失血性休克大鼠肠粘膜屏障功能的保护作用及其在腹腔复苏中的优势。
方法:健康清洁级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对照组)、失血性休克模型组(休克组),复方氯化钠(林格氏液)静脉复苏+PD-2液腹腔复苏组(PD-2液组),复方氯化钠(林格氏液)静脉复苏+丙酮酸钠腹腔复苏组(丙酮酸钠组),每组10只。对照组依次行右颈总动脉、右股静脉、左股动脉插管及全身肝素化。休克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经左股动脉放血,制备失血性休克大鼠模型。PD-2液组、丙酮酸钠组在休克组基础上经右股静脉复苏,复苏液体为放出的血量及2倍量的林格氏液。同时分别向腹腔内注入20ml2.5%PD-2液与20ml丙酮酸钠。对照组大鼠插管后2h取材(动脉血与小肠标本)待测;休克组大鼠造模后1h取材;PD-2液组、丙酮酸钠组大鼠复苏后1h取材。保持大鼠自由通畅呼吸,用烤灯维持大鼠体温在37±0.3℃。在实验设计时间取左股动脉血,以自动血气分析系统测定动脉血气(pH、PaCO2、PaO2)。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血浆D-乳酸(D-lactic acid,D-LA)含量,光镜下观察各组大鼠小肠粘膜组织形态改变。用免疫印迹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小肠粘膜上皮磷酸化血管扩张刺激磷蛋白(p-VASP)及下游紧密连接结构蛋白ZO-1的表达情况。
结果:血气分析结果:休克组pH及Pa02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aCO2降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D-2液组、丙酮酸钠组较休克组pH水平及Pa02含量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CO2升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PD-2液组比较,丙酮酸钠组pH水平及P02水平升高更为明显,二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O2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LA含量结果:较对照组比较,休克组D-LA含量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D-2液组、丙酮酸钠组较休克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PD-2液组比较,丙酮酸钠组D-LA降低更明显,二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光镜下对照组大鼠小肠粘膜层绒毛排列整齐,无水肿,粘膜下血管充盈。休克组大鼠小肠粘膜层绒毛高度水肿,粘膜下血管塌陷,固有层内腺体灶性区域坏死,并大片粘膜绒毛坏死、脱落,缺损;PD-2液组和丙酮酸钠组小肠粘膜破坏较休克组明显减轻,见小肠粘膜层绒毛轻度水肿、少量片状坏死、脱落,粘膜下血管轻度塌陷;丙酮酸钠组大鼠小肠粘膜绒毛水肿、倒伏及坏死程度均好于PD-2液组,粘膜下血管较充盈。小肠上皮损伤指数评分:丙酮酸钠组高于休克组及PD-2液组(P0.01or P0.05)。蛋白质免疫印迹结果显示休克组、PD-2液组、丙酮酸钠组大鼠小肠粘膜ZO-1蛋白水平较对照组低(P.01),p-VASP蛋白水平均较对照组高(P0.01);与休克组相比较,PD-2液组、丙酮酸钠组大鼠小肠粘膜ZO-1蛋白含量均增高(P0.01),p-VASP蛋白含量均降低(P0.01),其中丙酮酸钠组小肠粘膜ZO-1蛋白含量增高更明显(P0.05),p-VASP蛋白表达降低更明显(P0.05);而丙酮酸钠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各组结果与免疫印迹基本一致。
结论:
1.静脉复苏加腹腔复苏可显著降低失血性休克大鼠血浆D-LA含量,增加PO2水平,有助于纠正酸中毒,提高氧分压。在抗氧化能力与纠正酸中毒方面,丙酮酸钠优于PD-2液。实验证明可能是通过稳定失血性休克大鼠小肠粘膜上皮组织形态,抑制肠道菌群移位而实现对肠粘膜屏障的保护作用;
2.失血性休克时小肠粘膜上皮p-VASP表达增加,紧密连接蛋白ZO-1表达降低;腹腔复苏后降低了p-VASP的表达,稳定ZO-1在肠上皮的表达,从而起到肠粘膜屏障的保护作用。
|
|
|
|
1 |
赵允文;林志勇;吴果诚;;谷丙转氨酶标准物—丙酮酸钠的快速鉴定[J];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1982年S1期 |
2 |
何葆光
,许文端
,谢伟民;丙酮酸钠的纯度影响转氨酶的测定结果[J];解放军医学杂志;1965年01期 |
3 |
胡松;吴学礼;;运用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试剂盒测定丙酮酸[J];中国热带医学;2009年08期 |
4 |
戴为人,掌友湖;丙酮酸钠在ALT赖氏法检测室内质控中的应用[J];陕西医学检验;2001年03期 |
5 |
蔡杏珊,吴龙章,吴妙玲,周辉林;两种固体培养基对分枝杆菌培养影响的比较[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3年05期 |
6 |
管利东;王字玲;赵莲;王波;王广义;魏广智;周虹;;丙酮酸钠对失血性休克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J];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2007年03期 |
7 |
韩晓春;胡森;刘先奇;方涛;白晓东;;丙酮酸钠液对烫伤休克大鼠肾血管通透性的影响[J];中国医学工程;2011年04期 |
8 |
童和;胡纹;刘音;朱元因;;人和动物血清谷丙转氨酶活力的测定[J];铁道劳动安全卫生与环保;1979年04期 |
9 |
齐艳秀;朱劲松;杨笑天;孟德欣;;丙酮酸对糖尿病大鼠晶状体氧化损伤与能量代谢的作用[J];黑龙江医药科学;2007年03期 |
10 |
齐艳秀;张劲松;;丙酮酸对大鼠糖尿病性白内障抑制作用的实验研究[J];眼科研究;2006年01期 |
11 |
吴燕;;二氯丙酮酸钠抗肿瘤作用[J];药学进展;1960年04期 |
12 |
单菊生;历学军;路怡;陆风霞;高佛敏;;丙酮酸钠对结核菌临床分离培养的实验研究[J];中国防痨杂志;1992年01期 |
13 |
单菊生;宛淑贤;莫家秀;历学军;王忠仁;潘毓萱;;丙酮酸钠对促进牛型结核菌生长的研究[J];中国防痨杂志;1991年02期 |
14 |
;一种简便快速测定谷—丙转氨酶活力的方法[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1966年02期 |
15 |
陈继业;王显杨;;两种固体培养基培养结核杆菌的比较[J];中国防痨杂志;1982年04期 |
16 |
冀元棠,陈钦耀;水螅再生试验在医学研究中的应用快速检测化学物的致畸性[J];生物学杂志;1996年03期 |
17 |
单菊生,那希宽;丙酮酸钠培养基分离培养儿童结核病标本中结核菌效果观察[J];北京医学;1985年05期 |
18 |
;介绍几种生化检验用的简易目力比色管[J];山东医药;1973年06期 |
19 |
冀元棠,陈钦耀,樊福成,胡前胜,张舒华;用水螅试验快速检测化学物的致畸性[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1995年06期 |
20 |
吕丹瑜,董静霞,毕振伍,王光明,李英;平滑肌细胞的体外培养[J];解剖学杂志;2005年05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