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杏叶提取物对新生鼠缺氧缺血后脑p-Tau蛋白表达的影响研究
【摘要】:目的:通过制作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ypoxic ischemic brain damage,HIBD)模型,观察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Ginkgo biloba extract,EGB)治疗HIBD过程中磷酸化Tau(phosphorylated Tau protein,p-Tau)蛋白表达情况,为EGB应用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理论依据。方法:将60只新生7日龄清洁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20只、NS治疗组(NS组)20只和EGB治疗组(EGB组)20只,按治疗时间点分为6h、12h、24h、48h、72h分为5个亚组,每个亚组各4只动物。分组及术后均与母鼠同笼正常生活。假手术组切开颈部皮肤,分离右侧颈总动脉,不结扎。NS治疗组以及EGB治疗组均参照Rice法建立HIBD动物模型,观察造模前后新生大鼠的行为学改变,EGB组每日腹腔注射一次EGB0.01g/g,NS组每日腹腔注射一次生理盐水0.01g/g。在各时间点断头取脑组织。分别对脑组织采用HE染色方法观察脑神经细胞病理损伤;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各组新生鼠脑组织中p-Tau蛋白的阳性表达强度;采用q-PCR检测各组新生鼠脑组织中p-Tau mRNA水平。结果:1、HIBD术后新生大鼠行为表现:活动缓慢、点头颤动、四肢抖动、站立不稳、无法翻身等。2、脑组织HE染色表现:假手术组脑组织神经元形态结构正常,未见明显的病理改变。NS组和EGB组脑组织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情况:新生鼠脑组织可见脑细胞有不同程度的肿胀,细胞核排列紊乱,可见核固缩。NS组中6h组细胞核排列有少许紊乱,随着时间的增长,12h组可见细胞出现肿胀,组织结构疏松,可见较多空泡化结构伴有小胶质细胞浸润,仅可见少量细胞神经元,且神经元固缩,脑血管充血,血管周围伴炎症细胞浸润,72h组较12h组细胞排列整齐,细胞肿胀程度减弱。EGB组中6h组细胞核排列有少许紊乱,12h组可见少量神经元固缩,组织结构疏松,局部区域细胞数量稀少,而72h组较12h组细胞排列整齐,细胞肿胀程度减弱,且可见小胶质细胞。EGB组与NS组相比病理损伤形态程度有所减轻。3、免疫组化结果显示:p-Tau蛋白脑神经细胞胞浆阳性染色均呈棕黄色,三组均可见棕黄色阳性表现。假手术组p-Tau阳性细胞数在6h开始增多,于12h时达最高点(P0.05),之后24h、48h逐渐下降(P0.05),48h组与72h组(P0.05)。NS组p-Tau阳性细胞数在6h开始增多,于12h时达最高点(P0.05),之后24h、48h、72h逐渐下降(P0.05)。EGB组p-Tau阳性细胞数在6h开始增多,于12h时达最高点(P0.05),之后24h、48h、72h逐渐下降(P0.05)。各时间点NS组中p-Tau蛋白阳性细胞数较EGB组均升高(均P0.05)。4、q-PCR结果:假手术组p-Tau mRNA相对表达量在6h开始增多,于12h时达最高点(P0.05),之后24h、48h逐渐下降(P0.05),48h组与72h组(P0.05)。NS组p-Tau mRNA相对表达量在6h开始增多,于12h时达最高点(P0.05),之后24h、48h、72h逐渐下降(P0.05)。EGB组p-Tau mRNA相对表达量在6h开始增多,于12h时达最高点(P0.05),之后24h、48h、72h逐渐下降(P0.05)。各时间点NS组中p-Tau蛋白mRNA相对表达量较EGB组升高(均P0.05)。结论:1、EGB可通过抑制p-Tau蛋白的表达对HIBD后新生大鼠发挥治疗作用。2、p-Tau蛋白参与了HIBD的过程。3、正常新生大鼠及HIBD新生大鼠脑p-Tau蛋白呈动态变化。
|
|
|
|
1 |
孙金峤;曹云涛;刘华庆;邓卫安;;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新生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胶质纤维酸性蛋白表达的影响[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6年18期 |
2 |
田文超;马洪;刘贤贤;郑步峰;傅廷亮;;新生鼠肾积水病肾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_1、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内皮素-1蛋白水平表达变化的意义[J];中国当代医药;2019年26期 |
3 |
段淼;曹云涛;;促红细胞生成素对新生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后5-溴-2-脱氧尿嘧啶核苷表达的影响[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5年23期 |
4 |
叶静萍,刘宏,刘仲熊;急性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鼠高压氧治疗后肾功能的变化[J];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2001年02期 |
5 |
李国涛;田元;张锦辉;王琳;;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新生鼠高氧急性肺损伤作用的研究[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10年08期 |
6 |
殷宪敏,杨明峰,刘瑞琐,陈昌伟,李睿;L-NNA对缺氧缺血新生鼠脑组织NOS水平的影响[J];新生儿科杂志;2002年02期 |
7 |
李开为;硫酸镁减轻新生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实验研究[J];新生儿科杂志;2002年04期 |
8 |
汪吉梅,于丽红,潘丽娜,米延;硫酸镁对新生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J];中华儿科杂志;2001年02期 |
9 |
刘成博;杨奕辉;李文;张拥军;;维生素D对羊膜腔注射脂多糖导致的新生鼠肺泡化阻滞的作用[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6年07期 |
10 |
曾宾;赵方;刘筱萍;周于新;张双船;;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对新生鼠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保护作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3年04期 |
11 |
朱翠平;杜江;李秋平;封志纯;;致死性高浓度氧对新生鼠发育和肺损伤的影响[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06年07期 |
12 |
黄英;严超英;;碘标记神经生长因子在缺氧新生鼠脑内的吸收[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6年11期 |
13 |
初建芳;王彩霞;姜长青;徐书珍;赵炜;于凌翔;王教晨;;窒息新生鼠脑核因子-κB的表达及地塞米松的影响[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6年06期 |
14 |
李开为;硫酸镁对新生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保护作用[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4年04期 |
15 |
屈素清,栾佐;脑组织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新生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研究[J];中华围产医学杂志;2004年04期 |
16 |
陈吉庆,周艳,邵小松,陈荣华,袁孝如,吴圣楣,薛梅;新生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闪光视觉诱发电位改变及意义[J];新生儿科杂志;2002年04期 |
17 |
帖利军,潘建平,张瑞娟,葛玲;高磺对新生鼠大脑神经生长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J];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2000年06期 |
18 |
卢晓欣,林葆城,王成海,洪新如,陈新民,王永午;β-内啡肽在新生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中的作用[J];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1994年01期 |
19 |
吕剑平;吕进泉;吴丽华;;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新生鼠脑组织内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终末分布的变化[J];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2007年06期 |
20 |
孙金峤;曹云涛;刘华庆;邓卫安;;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新生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保护作用[J];中华儿科杂志;2007年05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