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环与盐酸川芎嗪包合行为的研究
【摘要】:
瓜环又称葫芦脲,是一种新型包合材料,其结构为高度对称的笼状大环分子,具有疏水的内部空腔及由环绕的羰基氧原子端口。随着超分子化学的创立及其迅猛发展,瓜环作为新型的包合物主体化合物受到了人们的瞩目。人们陆续考察了瓜环及其衍生物在药学方面的应用,旨在开发瓜环的药用新途径,开发新的药物载体材料。川芎嗪是从中药川芎中提取出的一种生物碱类有效成分,它具有抗血小板聚集、改善微循环、扩张血管等作用,临床用于心绞痛、脑血管疾病以及肺动脉高压等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盐酸川芎嗪为其盐酸盐。药动学研究表明,川芎嗪以口服或肌注方式给药具有吸收快、排泄快、半衰期短的特点,需频繁给药以维持有效血浓。因此,研究盐酸川芎嗪与瓜环的包合行为以及它们的包合物的性能,可为瓜环这一新型包合材料在药剂学领域的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本文进行了下述研究工作:
1.分别考察了以超声波法与研磨法制备包合物。超声波法中,以超声时间、超声强度以及投料比为主要因素;研磨法中,以研磨时间、包合温度以及投料比为主要因素,用正交实验设计法对两种包合方法进行工艺优选比较分析。结果超声波法中超声时间对包封率影响最大;研磨法中,研磨时间对包合物的产率影响较大。两种方法比较结果表明:研磨法来制备盐酸川芎嗪瓜环包合物是较适宜,但超声法操作简便,更适于大规模生产。
2.对盐酸川芎嗪包合物的生成进行了表征与评价:分别采用差示扫描量热分析法、显微镜成像法、紫外光谱法对包合物的生成进行了验证。
3.测定了盐酸川芎嗪包合物的稳定性常数为0.717 ;进行了盐酸川芎嗪及其混合物、包合物的溶出度比较,在6min时,包合物的累积溶出百分率约为盐酸川芎嗪的1.33倍,而相同配比的物理混合物此时与盐酸川芎嗪的溶出率相近,结果表明所制备的包合物溶出情况较好。
4.采用改良寇式法,进行了瓜环的安全性评价实验,计算出瓜环LD50值为49.1g/Kg,结果表明该包合材料口服是安全的。
|
|
|
|
1 |
黄玉炎,郑明锋;猪脑水解液的胆固醇脱除研究[J];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S1期 |
2 |
袁跃华,田茂忠;环糊精的包合作用及其应用[J];雁北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
3 |
张焕新,俞益芹,陈崇羔;蜂胶·β-环糊精包合工艺[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3期 |
4 |
姜宁华,吴素香,杜诚;眼络通颗粒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制备工艺研究[J];中国药业;2003年04期 |
5 |
朱晓峰,许旭,林炳承,G.Wenz,S.Wehrle;β-环糊精和十二烷基硫酸钠包合作用的微量热法研究[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1998年09期 |
6 |
邸多隆,马华侨,吴子昌,刘霞,蒋生祥;莪术挥发油提取及包合工艺的研究[J];精细化工;2003年03期 |
7 |
曹中祥,申明华;注射用前列腺素E1质量稳定性与工艺配方关系研究[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
8 |
郝爱友,王树雷,王晓娟,王金山;环糊精在染色化学中的功能作用[J];化学试剂;2001年01期 |
9 |
李锦莲,刘红,单静影;正交试验法优选木犀草素的β-环糊精包合工艺[J];数理医药学杂志;2004年01期 |
10 |
张正红;田松柏;刘泽龙;朱书全;;超声尿素包合法分离测定重质油中的正构烷烃[J];石油炼制与化工;2006年02期 |
11 |
刘俊红,王洪志,李棣华,伍孝先;辛荑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工艺研究[J];中医药学刊;2003年08期 |
12 |
刘夺奎,董振礼;环糊精包合客体分子机理的研究[J];染料与染色;2004年03期 |
13 |
马丽;;签清包合同的8个要点[J];建材与装修情报;2008年09期 |
14 |
周应学;范晓东;任杰;田威;;环糊精-药物复合纳米粒子的制备及其控制释放研究进展[J];材料导报;2010年05期 |
15 |
刘夺奎,张莹;环糊精—染料包合物的制备工艺及其应用[J];北京纺织;2003年04期 |
16 |
陆必泰;朱义;;纺织品避蚊保健整理剂的研制及应用工艺[J];纺织学报;2006年02期 |
17 |
王春梅;何瑾馨;;β-环糊精预聚体与棉织物的接枝工艺[J];纺织学报;2011年08期 |
18 |
陆必泰;王振东;朱义;;纺织品香味整理剂的研制及应用工艺探讨[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
19 |
叶素芳;环糊精和环糊精包合物[J];化工时刊;2002年08期 |
20 |
蔡邦成,高士祥,肖琳,邵云,孙权,王连生;羟丙基-β-环糊精对不动杆菌属菌株降解硝基苯的影响研究[J];重庆环境科学;2003年1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