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斯特生态环境治理综合效益评价研究
【摘要】:
中国西南地区是世界上最大、最集中连片的喀斯特地区,在人口压力和不合理经济活动的作用下,当地脆弱的喀斯特生态环境严重失衡,导致了生态经济的恶性循环,成为阻碍中国西南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为此,中国开展了一系列适合于喀斯特地区的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并取得了初步成效。治理成果如何,需要进行科学评估。因此,建立一套完整、合理、科学的喀斯特生态环境治理综合效益评价的方法和体系,对生态环境治理效益进行评价,对生态环境治理的决策与实施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指导意义。本文借鉴国内外治理效益评价的已有理论和方法,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以社会学理论、经济学理论、生态学理论、社会统计理论、综合评价理论为重要理论基础,运用层次分析法、指数法、功效系数法、量值平均法和模糊定值法等研究手段,对喀斯特生态环境治理综合效益评价体系和方法进行研究,主要内容和结论如下:
1)首次比较系统地提出包含4个层次、31个指标的喀斯特生态环境治理的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全面反映生态环境治理对当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生态环境改善的影响程度。
2)确定喀斯特生态环境治理综合效益评价方法。选用层次分析法和专家咨询法确定各指标和评价子系统的权重,保持权数的相对稳定,使评价结果更加具有稳定性和动态可比性;采用加权求和模型对喀斯特生态环境治理进行综合效益评价,并将评价结果用百分制得分表示,然后进行等级划分,使评价结果直观明了。
3)在效益评价过程中,分别对单项效益和总效益进行评价,明确单项效益和总效益的效益分值和等级的变化趋势,分析单项效益之间、单项效益和总效益之间的相互关系,使生态环境治理综合效益的评价结果更加科学、客观、准确。
4)通过实地监测、调查和资料收集和整理,形成示范区综合数据库,得出综合评价所需的经济、生态、社会统计资料;对2000、2003和2005年花江示范区生态环境治理进行综合效益评价,明确项目实施的效益分值及等级。结果表明:花江示范区生态环境治理是一个促进经济社会进步与生态环境的恢复重建紧密结合的综合发展项目,取得了良好的综合效益;在治理过程中,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稳步提高,经济效益出现上升——下降情况,应进一步协调发展三类效益。
|
|
|
|
1 |
杨永利;何钦成;;我国医院综合效益评价方法的探讨[J];现代医院管理;2006年03期 |
2 |
张坤;郝志敏;徐化冬;胡会亮;;水土保持综合效益评价的熵权系数法应用[J];亚热带水土保持;2015年04期 |
3 |
雷波,姜文来;节水农业综合效益评价研究进展[J];灌溉排水学报;2004年03期 |
4 |
李霞,刘秀华;论土地整理项目综合效益评价[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
5 |
贾秀萍,石玉琴;关于“医院综合效益评价”方法有待完善[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1998年04期 |
6 |
石玉琴,贾秀萍;关于医院综合效益评价方法的探讨[J];大连医科大学学报;1998年02期 |
7 |
张念华,崔永观,张晓梅;关于医院综合效益评价的探讨[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1998年04期 |
8 |
西南地区医院综合效益评价课题组;;医院综合效益评价研究[J];中国卫生经济;1992年10期 |
9 |
魏颖;;魏颖同志在全国卫生事业综合效益评价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中国卫生经济;1993年02期 |
10 |
胡家贵;;九江市农田主要耕作制度综合效益评价[J];耕作与栽培;1988年06期 |
11 |
赵彤;温鹏飞;姬先;;基于改进模糊层次模型的土地整理综合效益评价研究——以宝鸡市兰家堡村土地整理项目为例[J];西部大开发(土地开发工程研究);2017年06期 |
12 |
崔清涛,章海波,杨明,阚丽梅;科尔沁沙地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综合效益评价的研究[J];内蒙古林业科技;1996年02期 |
13 |
闫继文;曹雪梅;;基于项目群视角的城市综合体综合效益评价研究[J];工程经济;2016年12期 |
14 |
石路;戴作球;王欣宇方;;军队营房改造再利用的综合效益评价[J];山西建筑;2016年21期 |
15 |
何铁方,罗红芬;小议医院综合效益评价[J];浙江财税与会计;2003年12期 |
16 |
卢慧奇,路永琴;对医院综合效益评价的的思考[J];卫生经济研究;1998年02期 |
17 |
杨启佑,胡淑礼,罗珍淮;卫生综合效益评价方法的研究[J];中国卫生经济;1996年05期 |
18 |
胡玉成,李新民,韩子刚,曹殿文,魏国良,李敬军,张新红,杨印堂;医院综合效益评价初探[J];中国医院管理;1991年12期 |
19 |
;守护喀斯特人文绿洲——世界喀斯特论坛选题与喀斯特荒漠化问题香港讨论会综述[J];中国绿色画报;2007年07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