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纯公益型事业单位人事制度存在的问题、成因及改革对策研究
【摘要】:计划经济时代遗留下来的事业单位,是我国特有的性质比较特殊的一类组织单位,因长期积累下来的问题使得单位内部人员冗杂,财政负担沉重,对事业单位进行改革成为我国深化体制改革的必然举措。随着事业单位分类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推进,原有事业单位必将被迫进行转型、撤并,而纯公益型事业单位将成为未来事业单位的主体。事业单位改革的核心是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人事制度改革是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内在根本驱动力。
本研究对我国事业单位人事制度的历史演变过程进行了介绍,进而专门就我国纯公益型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总体而言,我国纯公益型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主要存在招录缺乏公平公正;人事管理缺乏灵活性;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工资待遇缺乏规范管理;人才流动制度不健全;岗位设置与管理不合理;缺乏有效的工作人员离退休管理制度等七个方面的问题。
经过深入分析,本研究认为造成纯公益型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出现问题的原因主要有:缺乏专门法律法规的指导和规范,工作人员专门法律缺失,组织的功能与职责界定不清,配套保障制度缺失;传统人事管理体制的影响和制约,体制僵化,单位的用人权有待提高;思想观念转变不到位,习惯性思维对改革形成阻力,在利益博弈中“自利”意识对改革形成障碍;单位内部分类管理不明晰,缺乏制度性规范、标准不统一;缺乏有效的人才流动和培养机制。
结合我国事业单位改革的实际以及纯公益型事业单位的本质属性和特点,本研究认为应该从以下七个方面着手保障纯公益型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顺利推进:一是建立健全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法律法规,应该建立专门的纯公益型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法规,明确纯公益型事业单位的法律地位;二是完善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改革的配套制度,建立健全工作人员招录制度,不断完善工作人员福利待遇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健全人事管理与监督机制;三是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人事制度改革宣传工作力度;四是加快事业单位内部人事分类管理的步伐,建立健全内部分类管理制度规范,统一分类标准;五是完善事业单位绩效考核制度;六是明确事业单位的职责功能;七是建立健全人才培养和流动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