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糊精/活性有机分子的配位包合与3-环己基苯丙氨酸的不对称合成
【摘要】:环糊精及其衍生物是超分子化学中最重要的一类“主—客”体化学中的主体化合物,具有“内疏水,外亲水”的特殊结构及生物友好性、良好的水溶性和化学修饰性,可以在水溶液中装载各种活性客体分子形成主—客体分子包合物或超分子体系,形成分子胶囊,增强活性有机分子的水溶性、稳定性及生物利用度。因此,研究环糊精与活性有机分子的包合行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光学活性氨基酸是构筑肽类药物和许多天然产物分子的基本结构单元。由于不对称合成非天然氨基酸可以用于肽类药物的设计筛选和构效关系的研究,多年来一直受到有机化学家的关注。因此,设计合成可以探索支链构象的非天然氨基酸具有重要意义。
本论文研究了环精对赤霉酸(GA3)及其衍生物(GA-13315和GA-13315CDO-4-MOBE)的包合行为,探讨了包合物的键合能力、化合物表征、溶解和稳定效应;同时,在Evans和Hruby的合成路线和方法基础上,以4(R/S)-4-苯基噁唑烷-2-酮为手性助剂对反应的立体选择性进行控制,设计合成一对Boc保护的β-环己基苯丙氨酸衍生物。
本论文共分为五章。
第一章主要综述了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表征、应用研究进展以及环糊精对活性有机分子(农业用类和药物用类)包合配位行为的近期研究。
第二章制备了多种环糊精及其衍生物(α-CD, β-CD, γ-CD、HPβCD, SEBβCD和en(βCD)与赤霉酸(GA3)客体分子的包合物,通过粉末X-射线衍射、热分析、一维和二维核磁、紫外-可见光谱和扫描电镜等手段和方法,研究了这些环糊精与GA3分子之间的包合行为、包合能力以及化合物表征。研究结果显示,天然环糊精与GA3分子具有较强的键合能力,所形成的环糊精包合物能提高GA3的水溶性和稳定性。(Scheme1)
第三章选择药学“安全”的β-CD环糊精及其衍生物(2-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和磺丁基醚-β-环糊精,SBEβCD),制备了与具有肿瘤细胞毒活性的赤霉酸衍生物(GA-13315)客体分子形成的水溶性包合物。探讨了GA-13315环糊精包合物的键合能力、化合物表征、溶解和稳定效应。对包合物进行细胞毒性实验显示,包合物仍表现出抗肿瘤活性(Scheme2)。
第四章制备了赤霉酸衍生物(GA-13315CDO-4-MOBE)与p-CD环糊精及其衍生物(磺丁基醚-β-环糊精,SBEβCD)的包合物,通过一维和二维核磁研究了环糊精与GA-13315CDO-4-MOBE分子之间的包合行为,探讨了主客体之间可能的包合模式,使用热分析和粉末X-射线衍射分析方法表征固体包合物的性能,研究结果显示,包合物大大提高了客体分子的水溶性和稳定性(Scheme3)。
第五章以易得原料反式肉桂酸出发,在手性助剂(4(R/S)-4-苯基/噁唑烷-2-酮)立体选择性控制下,经过不对称Michael加成、直接叠氮化、氢化和氨基保护一锅法,再经碱性水解得到一系列活性中间体1a/b-4a/b和构象受阻的新颖手性α-氨基酸衍生物(3-环己基-2-叔丁氧碳酰胺苯丙酸)5a/5b,总产率为10-20%且de大于90%(Scheme4)。
|
|
|
|
1 |
李海丰;王光辉;于荣;邓南圣;;环糊精在环境治理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环境污染与防治;2007年11期 |
2 |
史永文;曹端林;胡志勇;郭艳云;黄晔;;β-环糊精与RDX,HMX的包合研究[J];应用化工;2009年03期 |
3 |
尹婕;邓盛齐;;环糊精及其衍生物在新型给药系统中的应用进展[J];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2006年05期 |
4 |
吕正检;王建华;徐世荣;;环糊精及其衍生物在口服给药制剂中的应用[J];医药导报;2006年08期 |
5 |
胡惠媛;刘波;;基于环糊精的荧光传感器[J];化学进展;2008年12期 |
6 |
孙建国;;香料-β-环糊精包合物的研究进展[J];枣庄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
7 |
邵琼芳,董明,谢小红,曾兰萍,冷雷雹;红外光谱测定β-CD-氯菊酯包合物主-客体比的研究[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04年06期 |
8 |
张其平;王南平;孟小金;徐斐斐;;旋光法研究β-环糊精与氧氟沙星的包结[J];南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4期 |
9 |
常雁,古俊,李文德,潘景浩;环糊精衍生物在药物方面的应用(续)[J];山西临床医药;1997年01期 |
10 |
袁超;金征宇;王晨光;;改性环糊精及其应用[J];粮食与油脂;2006年05期 |
11 |
岳宁宁;吕庆銮;张苗;宫斌;王怀友;;荧光光度法测定对二苯胺偶氮苯磺酸(TPOO)-β-环糊精与氨苄青霉素的包合比和包合常数[J];化学分析计量;2009年01期 |
12 |
阮宗琴,李菊白,赵国宏,欧庆瑜;环糊精衍生物气相色谱手性毛细管柱的制备与考察[J];分析化学;1998年02期 |
13 |
杨欣欣;陈国文;赵士贵;王峰;王旭波;;环糊精及其衍生物在气相色谱中的应用进展[J];山东化工;2007年04期 |
14 |
周昕,万宏,欧庆瑜;几种环糊精衍生物手性固定相与OV-1701或OV-7混和离析氨基酸、羟基酸等对映体[J];分析测试学报;1994年05期 |
15 |
伍彬;王建华;;相溶解度法研究6种环糊精衍生物对褪黑激素的增溶作用[J];材料导报;2009年12期 |
16 |
高莉;孟祥云;;氯霉素-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工艺[J];黑龙江医药;2009年05期 |
17 |
罗昕,徐月红,陈宝,古练权,黄民,刘培庆;羟丙基-β-环糊精对隐丹参酮的增溶作用及其包合物的制备[J];中国中药杂志;2005年17期 |
18 |
陆亚鹏;赵育;;虾青素-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与稳定性[J];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2008年06期 |
19 |
柳珊;谭群友;刘娟;吉柳;任勇;张景勍;;右美沙芬掩味分子包合物的制备和评价[J];中国现代应用药学;2010年05期 |
20 |
李德强;雷英杰;丁玫;;芒柄花素-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工艺[J];天津理工大学学报;2010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