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数字全息三维面形检测研究

彭祖杰  
【摘要】:数字全息检测是激光无损检测技术的一个重要方法,其记录、存储、和再现过程全部采用数字化的方式。在形貌测量、微电路检测、应力场检测、生物细胞检测、变形和振动测量等领域,数字全息检测技术能够充分发挥其特点和优势,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随着机械微加工技术、微电子技术、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及材料科学的飞速发展,使得在很多科学技术领域中都需要对微小物体表面形貌做非接触和全场测量。光学测量法是一种被广泛应用的三维面形测量方法。常见的光学三维面形测量方法有:机器视觉法、位相测量轮廓术、光学三角法及傅里叶变换轮廓术等。但光学面形轮廓术仅适用于物体具有连续表面的情况。另外,低相关干涉术和波长扫描干涉术也仅适用于阶梯形和漫反射表面。这些方法对于外形小且复杂的三维面形(如MEMS器件)都不适用。 数字全息检测技术可以实现实时非接触、大测量深度、高分辨率以及长工作距离的三维面形测量。它将干涉术与计算机三维成像功能结合起来,而且还很容易嵌入显微功能,非常适用于微小物体的三维面形测量。因此本文采用数字全息三维面形检测来实现微小物体的三维面形测量,并基于统计光学及标量衍射理论,推导了光学非平滑物体三维面形的检测公式,对所使用的改变照明物光角度方法的检测原理进行了简要讨论。 对于提高数字全息再现像的质量,将零级亮斑和共轭像去除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本文也着重讨论了数字全息中消除零级衍射光及共轭像的方法。此外,为适应对不同尺寸物体的数字全息检测,让物光场通过不同放大率的光学系统变换后再到达CCD是通常采取的措施。这时,物光场重建涉及光波通过一个光学系统的衍射计算问题。为能够实现物光穿越一个光学系统到达CCD的物光波面重建,基于相干光成像理论,我们还详细讨论了用经典的衍射积分进行物平面光波场波面重建的两种方法。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刘诚,李银柱,李良钰,戴亚平,朱健强;数字全息测量技术中消除零级衍射像的方法[J];中国激光;2001年11期
2 钟丽云,张以谟,吕晓旭,钱晓凡,熊秉衡;数字全息中的一些基本问题分析[J];光学学报;2004年04期
3 陈林森,周小红,邵洁;一种基于二元位相加密的大信息量数字全息水印[J];光子学报;2005年04期
4 周灿林,亢一澜;数字全息干涉法用于变形测量[J];光子学报;2004年02期
5 钟丽云,张以谟,吕晓旭;合成孔径数字全息的记录、再现及实现[J];中国激光;2004年10期
6 徐莹,赵建林,范琦,向强;利用数字全息干涉术测定材料的泊松比[J];中国激光;2005年06期
7 魏润杰,申功炘,丁汉泉;数字全息粒子图像测速技术研究[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4年05期
8 ;我校“数字全息立体图像打印机”项目通过浙江省科技厅验收[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1期
9 王淮生;;数字全息的研究进展[J];上海电力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10 向根祥,顾建雄,刘振来,南雅公;数字全息中像的数值重建公式的理论分析[J];河西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11 张晋鲁;张国梁;吐尔逊;;一种同轴数字全息实验的设计和研究[J];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S2期
12 刘诚,李良钰,李银柱,程笑天,朱健强,姜锦虎;无直透光和共轭像的数字全息[J];光学学报;2002年04期
13 钟丽云,张以谟,吕晓旭,钱晓凡,熊秉衡;数字全息图再现像的分析计算[J];中国激光;2004年05期
14 吕晓旭,张以谟,钟丽云,罗印龙,佘灿麟;相移同轴无透镜傅里叶数字全息的分析与实验[J];光学学报;2004年11期
15 张晋鲁,吐尔逊;用Michelson光路结构实现IN-LINE数字全息实验[J];伊犁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16 张莉,国承山,荣振宇,任秀云,刘轩,王慧田;同轴相移数字全息中相移角的选取及相移误差的消除[J];光子学报;2004年03期
17 潘锋;肖文;常君磊;王大勇;;长工作距离显微成像数字全息合成孔径方法(英文)[J];强激光与粒子束;2010年05期
18 戚文静,赵敬;基于数字全息的图像置乱的研究[J];山东大学学报(理学版);2005年05期
19 王华英;宋修法;赵洁;王广俊;王大勇;;数字全息成像系统的景深和焦深分析[J];光子学报;2008年07期
20 夏海廷;郭荣鑫;樊则宾;杨邦成;钱晓凡;程赫明;;数字全息法测量透明物体变形的研究[J];光电子.激光;2011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婷;王大勇;王云新;张亦卓;赵洁;孟璞辉;;指纹采集的数字全息显微成像方法研究[A];中国光学学会2011年学术大会摘要集[C];2011年
2 臧金亮;王波;张岩;;数字全息重建过程中相位偏移的矫正[A];中国光学学会2011年学术大会摘要集[C];2011年
3 张亦卓;王大勇;王云新;陶世荃;;数字全息中的量化误差分析和消除方法研究[A];中国光学学会2011年学术大会摘要集[C];2011年
4 王羽佳;江竹青;王喆;程国锋;伍江涛;;双波长数字全息三维成像方法研究[A];中国光学学会2011年学术大会摘要集[C];2011年
5 魏润杰;申功炘;丁汉泉;;数字全息粒子图像测速技术研究[A];2003空气动力学前沿研究论文集[C];2003年
6 刘惠萍;王金城;于佳;;激光全息技术的发展与前景展望[A];江苏、山东、河南、江西、黑龙江五省光学(激光)联合学术'05年会论文集[C];2005年
7 迟佳囡;;数字全息特性的分析及再现像的研究[A];第六届全国土木工程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8年
8 许蔚;;数字全息光弹方法改进研究[A];中国科协第235次青年科学家论坛——极端复杂测试环境下实验力学的挑战与应对[C];2011年
9 李璐杰;王晓雷;翟宏琛;;基于脉冲数字全息的单脉冲太赫兹波场的实时探测[A];中国光学学会2010年光学大会论文集[C];2010年
10 刘诚;朱健强;;数字全息形貌测量的基本特性分析[A];第六届全国激光科学技术青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广俊;数字全息技术及其在测量中的应用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1年
2 赵洁;微结构相衬成像的数字全息方法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1年
3 马利红;数字全息显微成像像质优化及系统实现[D];浙江大学;2011年
4 桂进斌;彩色数字全息及其在材料变形检测中的应用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3年
5 朱竹青;数字全息在实时动态测量和信息隐藏中的应用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3年
6 樊则宾;波导腔叠像系统及其在数字全息检测的应用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3年
7 张亦卓;生物样品的数字全息显微相衬成像技术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2年
8 翁嘉文;动态定量相衬数字全息显微成像技术[D];暨南大学;2012年
9 闵俊伟;相移数字全息显微的理论与实验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2013年
10 宋庆和;数字全息检测及其控制系统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程国锋;微结构表面三维形貌测量的数字全息方法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1年
2 邓丽军;大视角无噪声数字全息技术与理论[D];浙江师范大学;2011年
3 雷莎;基于空间光调制器的无透镜傅里叶变换数字全息[D];广东工业大学;2013年
4 王艳;数字全息显微中的相位技术研究[D];苏州大学;2013年
5 胡锴;基于数字全息的微结构测量方法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3年
6 纪红;数字全息3D图像再现的方法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7 王佳琦;移相数字全息技术[D];辽宁师范大学;2013年
8 殷玉娟;微结构表面形貌测量的数字全息显微方法的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9 彭晓晴;基于数字全息显微的正弦位相光栅数值重构[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10 叶丽婷;微光光子计数数字全息方法及实验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我国防伪技术的发展方向[N];中国包装报;2001年
2 朱仁康;上海光电子产业链初步形成[N];中国电子报;2002年
3 凯文;我国防伪标识重点发展方向[N];中国包装报;2002年
4 陈希荣;包装印刷防伪技术及其应用研究[N];中国包装报;2009年
5 记者 王刘芳;首款“北京”牌轿车昨日株洲下线[N];北京日报;201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