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薄壁结构流固耦合数值模拟及计算方法研究

王文全  
【摘要】:非线性动态流固耦合问题是目前学术界和工程界最具挑战性的研究内容之一。采用现代数值方法,深入研究结构振动对流场的影响以及非定常流场对结构的激振作用,对于避免流体诱发的共振从而提高结构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本论文从理论角度,提出一种基于压力泊松方程的整体积分紧耦合算法和基于LES流体求解器的预估-校正同步迭代强耦合算法,给出了相关的数值算例,并通过与其它文献计算结果的比较,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准确性。论文共计六章,其主要研究内容及学术贡献如下: 首先,构建了流体-结构耦合系统的流体动力学模块和三维固体非线性有限元动力分析模块。结合尺度相似模型和Smagorinsky模型,借鉴动态亚格子模型的构造方法,推导出亚格子动能ksgs满足的输运方程,发展了一种新的一方程混合动态亚格子应力模型。在该模型中,亚格子动能的平方根ksgs1/2作为混合模型中涡粘性部分的速度尺度,并在ksgs的输运方程中包含一些附加的尺度相似部分,较以往的混合模型有较大的提高,既能反映实际的湍流涡结构特征,又具有适当的湍动能耗散特性。有限体积法用来离散大涡模拟的控制方程,SIMPLEC算法实现压力和速度耦合变量的分离求解,TDMA解法用于求解大型离散代数方程组,构建基于LES的CFD求解器。通过2个数值算例考核表明,一方程混合动态亚格子模型不仅具有良好的捕捉湍流涡结构特征能力,而且具有良好的反映小尺度涡结构湍动能耗散的能力,采用的数值方法具有较好的计算收敛性和非定常流动描述能力,同时将数值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两者较吻合,证明本文建立的CFD求解器是可靠的。基于几何非线性有限元的基本思想,利用非线性的位移-应变几何关系和线弹性的材料本构关系,建立几何非线性的三维实体有限元动力分析模型,采用Newmark-β隐式时间积分格式离散时间项,离散后的代数方程组采用修正的Newton-Raphson迭代方法进行求解,构建CSD求解器。 其次,建立了基于LES流体求解器的同步迭代强耦合算法。采用提高的弹簧光滑法来更新流体网格,选择满足动态网格几何守恒定律的流体时间积分方法,以消除额外的数值寄生振荡及计算不稳定性。将基于能量守恒的一致插值方法用于非一致界面离散网格的信息交换,以保持耦合系统的能量守恒,并有机地耦合上述的CFD、CSD和流场网格更新三大计算模块,同时在每个时间步内引入预估-校正子迭代程序,让流体与固体模块在时间上整体向前推进,实现同步迭代强耦合算法。采用该方法数值模拟了水轮机导水机构内活动导叶的水弹性振动特性,探讨了流体激振可能诱发的结构共振现象,得到许多具有实际工程价值的结论。 再次,建立了基于压力泊松方程的整体积分紧耦合算法。采用非线性有限元增量法,引入耦合界面位移和应力协调条件,建立非线性动态流体-结构耦合整体有限元模型。通过预估-校正多步迭代格式,实现整体耦合系统的时间推进。在每一个时间步内,基于流体压力泊松方程,求解与流体控制方程一致的等价耦合动量方程直接得到耦合系统的解,而避免直接求解大型耦合系统方程有效地降低了耦合系统求解的自由度。最后采用该方法数值模拟了处于静止方柱尾迹涡结构内的柔性悬臂梁非线性大变形流固耦合振动问题,捕捉到了一些重要的涡激振动现象,得到与其它文献较一致的计算结果,证明该耦合方法的正确性。 最后,对考虑动态流固耦合效应的流激振动问题进行试验研究 刚性方柱放置在试验模型槽道正中央,弹性薄板的一端固定在方柱尾端,弹性薄板上、下端和另一端自由,在弹性板表面上布置一支LL-072-25A型压力传感器和一支DH-201型加速度传感器。上游方柱绕流形成周期性涡脱落,诱发下游弹性薄板的水弹性振动。采用两套独立运作的测试系统,即DH-5935N动态信号测试分析系统,测试流固耦合振动弹性板上代表点的压力和板的加速度,利用全三维的粒子测速仪PIV系统测试流场速度分布,两套独立运作的测试系统在时间上保持同步,既得到流场动态分布特性和弹性板近壁区涡结构演化过程,又同时得到结构涡激振动信息。对试验结果进行全面深入地分析,进一步验证和指导流固耦合数值模型。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裴智勇,吴卫国,翁长俭;高速船舱壁加筋板流固耦合振动分析[J];工程力学;2003年02期
2 张若京;统一的管阵流固耦合均匀化模型[J];力学学报;1997年02期
3 张立翔,黄文虎,A.S.Tijsseling;水锤诱发弱约束管道流固耦合振动频谱分析[J];工程力学;2000年01期
4 张立翔,黄文虎,A S TIJSSELING;输流管道流固耦合振动研究进展[J];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2000年03期
5 王超,李红云,刘正兴;流固耦合系统动力响应分析的精细时程积分法[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2年03期
6 杨柯,张立翔,王冰笛;充液管道流固耦合轴向振动的对称模型[J];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2005年01期
7 杨柯;;充液管道流固耦合对称方程的振型分解法[J];温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1期
8 王建;金志浩;;输流管道流固耦合非线性动力学分析[J];沈阳化工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9 卢耘耘,王秀喜;关于Morison方程中耦合项的研究[J];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1987年03期
10 李培超,孔祥言,卢德唐;饱和多孔介质流固耦合渗流的数学模型[J];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2003年04期
11 郭永刚,赵晓飞,石革清;考虑流—固耦合影响的挡水结构自振特性[J];世界地震工程;2004年03期
12 韩向科;钱若军;;流体力学基本理论研究综述[J];空间结构;2008年03期
13 施晓丽;;渡槽减隔震设计研究综述[J];科技信息;2011年08期
14 何伟,张若京,侯瑞鸿,陈昌麒;方形管管阵流固耦合方程中独立参数D的数值解[J];力学季刊;2000年02期
15 张立翔,杨柯,黄文虎;FSI效应对管道水击运动特性的影响分析[J];水电能源科学;2001年04期
16 薛强,梁冰,刘晓丽,李宏艳;污染物在非饱和带内运移的流固耦合数学模型及其渐近解[J];应用数学和力学;2003年12期
17 胡坤;王洪滨;王仲勋;;基于FEPG的煤层气流固耦合渗流规律[J];中国科技信息;2006年02期
18 梁立孚;刘宗民;郭庆勇;;应用广义拟余能原理研究流固耦合问题(英文)[J];Journal of Marine Science and Application;2009年01期
19 李雪梅;陈文元;;流固耦合问题计算方法综述[J];山西建筑;2009年29期
20 孙永达;贾有权;;液电冲击波的实验研究[J];实验力学;1992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金福;陈策;韩东江;;高速旋转机械轴系耦合调频技术的研究[A];中国航空学会第七届动力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2 刘习军;王大钧;陈予恕;;奇异的高阶自激振动现象分析[A];“力学2000”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0年
3 闫民;尹建业;孙宝平;方俊;;颗粒流体力学方法(GHM)介绍[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9论文摘要集[C];2009年
4 王士召;何国威;张星;;柔性体涡诱导振荡的流固耦合模拟[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9论文摘要集[C];2009年
5 王建省;王晓纯;;热流作用的多孔介质突变面梯度分布模型[A];第九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卷[C];2000年
6 何凡;李晓阳;;动脉壁增厚对脉搏波传播影响的数值研究[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9论文摘要集[C];2009年
7 陶瑜华;黄佑;邹涛;;某型飞机液压系统流固耦合仿真与脉动应力分析[A];第五届全国流体传动与控制学术会议暨2008年中国航空学会液压与气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8 徐小溪;;输送流体管道弯曲振动研究[A];面向制造业的自动化与信息化技术创新设计的基础技术——2001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暨第九届全国特种加工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1年
9 马彬;李贤徽;;基于状态空间方法的水下结构模态分析[A];第十一届船舶水下噪声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10 鲍麟;余永亮;童秉纲;;黏弹性蜻蜓模型翼挥拍的流固耦合求解初探[A];庆祝中国力学学会成立50周年暨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7论文摘要集(下)[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士丽;具有自由液面效应的高频流固耦合问题[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年
2 李勇;考虑流固耦合效应的整体压裂数值模拟研究[D];西南石油学院;2004年
3 华如南;柔性薄板流固耦合的数值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4年
4 王文全;薄壁结构流固耦合数值模拟及计算方法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5 王忠;坝库相互作用及抗震技术研究[D];四川大学;2001年
6 杨林;非线性流固耦合问题的数值模拟方法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7 金琰;叶轮机械中若干气流激振问题的流固耦合数值研究[D];清华大学;2002年
8 周志军;低渗透储层流固耦合渗流理论及应用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03年
9 李光泉;疏松砂岩油藏流固耦合流动模拟与剩余油分布研究[D];西南石油学院;2004年
10 王正茂;油藏含砂流体渗流机理及流固耦合单井数值模拟研究[D];西南石油学院;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吉小艳;弧形钢闸门主框架动力稳定性的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4年
2 吴忆峰;基于传声损失的双层隔声窗结构参数的优化设计与分析[D];汕头大学;2005年
3 党小建;水轮机导叶流固耦合振动特性计算[D];西安理工大学;2004年
4 王波;撬装式自动混浆系统研究[D];西南石油学院;2004年
5 陆春华;液饱和多孔介质动力响应的弹塑性有限元分析[D];重庆大学;2004年
6 曹明;流固耦合下压力管道动态断裂数值分析[D];浙江大学;2006年
7 王永权;液力偶合器叶轮与流体的流固耦合模拟与分析[D];吉林大学;2009年
8 田杰;岩体渗流的流固耦合问题及其工程应用[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渗流流体力学研究所);2005年
9 祖楠;考虑流固耦合时的海底管道悬跨段非线性动力分析[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10 王臣;吉林油田套管损坏力学分析及计算[D];大庆石油学院;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MSC:解决多学科设计难题[N];中国计算机报;201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