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孔介质渗流、干燥特性的分形研究
【摘要】:多孔介质传热传质过程遍及于工农业生产和人类社会生活的诸多领域,尤其内部渗流过程和干燥湿分迁移过程的模型模拟一直是当今多孔介质传递研究的重点和热点。然而,由于多孔介质内部结构的复杂性,难以建立能够较好地描述多孔介质内部传递过程的模型。基于“连续介质假设”建立的相关理论和模型在发展上受到制约,而规则化的孔道网络模型也并不能真实反映多孔介质复杂孔隙结构。分形理论的引入为多孔介质传递过程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与方法,目前这一领域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本文运用分形理论考虑了多孔介质内部复杂结构特征,从而更好的模拟和研究多孔介质渗流过程和干燥湿分迁移过程。
本文抓住多孔介质传递过程研究中复杂结构因素这一重点与难点,运用分形理论和流体力学的相关知识推导出了分形多孔介质的孔隙率和渗透率表达式,将多孔介质渗透率预测值与Ergun关系式预测值和实验值相比较,验证该模型的准确性和可行性。选取某颗粒填充床为研究对象,建立了气相渗流控制方程,并采用SIMPLE算法对其进行数值求解,分析了定量表征多孔介质不规则细微结构特性参数对多孔介质渗流过程的具体影响。
将分形理论和传递过程原理等相关知识相结合来研究多孔介质干燥湿分迁移过程。首先,对多孔介质的扩散过程进行分形描述,进一步引入了孔道表面分形维数并建立了分形孔道模型,分析了孔隙分形维数和孔道表面分形维数对多孔介质扩散特性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对液相蒸发、气相扩散方程进行有限差分。选取马铃薯为主要研究对象,并对其进行数值模拟;同时,研究了外部干燥因素对热风干燥特性的影响,模拟了不同热风温度、热风速率等因素的变化对干燥特性的影响。最后,针对分形孔道模型中的主要参数进行模拟研究,分析了定量表征多孔介质不规则细微孔隙结构特性的参数对物料干燥过程的具体影响。
本文所作的分析计算和模拟研究对多孔介质渗流过程和干燥湿分迁移过程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
|
|
|
1 |
罗慧;裴培;刘艳军;;考虑毛细压差后多孔介质渗透率的分形模型[J];三明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
2 |
员美娟;郁伯铭;郑伟;袁洁;;多孔介质中卡森流体的分形分析[J];物理学报;2011年02期 |
3 |
左永梅;邹学忠;;多孔介质中粘性指进的发生与发展研究[J];科技致富向导;2011年12期 |
4 |
雷树业,郑贯宇;含湿多孔介质传热传质三参数渗流模型研究方法[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年02期 |
5 |
郑忠,高小强,石万元;多孔介质中流体流动的格子气自动机模拟[J];化工学报;2001年05期 |
6 |
梅海燕,张茂林,熊中辉,杜志敏,孙良田;吸附测试数据的处理与应用[J];特种油气藏;2004年03期 |
7 |
杨勃,李维仲;热质渗透壁面饱和多孔介质通道流动与热质传递的数值模拟[J];热科学与技术;2004年04期 |
8 |
杨小松,孙雷,孙良田,石勇,黄全华;多孔介质中凝析油气体系相平衡规律的研究现状及其意义[J];天然气勘探与开发;2005年02期 |
9 |
吴效楠;扈显琦;祁强;;多孔介质中天然气水合物相平衡条件研究进展[J];河北化工;2010年06期 |
10 |
白东华;确定多孔介质储层参数的新方法[J];应用数学学报;1983年01期 |
11 |
N.V.Ortiz;J.A.Ferentchak;F.G.Ethridge;H.C.Granger;K.Sunada;王志明;;科罗拉多高原的地下水流与铀[J];世界核地质科学;1985年03期 |
12 |
乔文孝;多孔介质声学理论的研究与声波测井[J];测井技术;1989年06期 |
13 |
邓聚成;;含有溶质的流体在两层多孔介质中的渗流问题[J];数学季刊;1992年03期 |
14 |
N.Dai;波在均匀的多孔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应力有限差分法[J];勘探地球物理进展;1995年06期 |
15 |
谷建伟,刘彦卫;微生物在多孔介质中渗流的数学模型[J];生物数学学报;2003年04期 |
16 |
张茂林,梅海燕,杜志敏,李闽,孙良田;多孔介质中吸附作用对油气体系相态的影响[J];天然气工业;2004年11期 |
17 |
夏泳;叶慧群;许友生;宋付权;;X射线成像辅助多孔介质内渗流烘干仿真实验[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S1期 |
18 |
海龙;梁冰;隋淑梅;;考虑损伤作用计算多孔介质有效应力研究[J];力学与实践;2010年01期 |
19 |
刘银斌,李幼铭,吴如山;横向各向同性多孔介质中的地震波传播[J];地球物理学报;1994年04期 |
20 |
刘松;渗滤的系统及其分析及其数学模型[J];数学物理学报;1994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