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黑大豆响应酸性土壤和铝胁迫及甲醇促进其在酸性土壤上生长的生理特性和基因转录水平的变化研究

武孔焕  
【摘要】:全球可耕地面积约30%为酸性土壤,这些酸性土壤主要分布在发展中国家的热带、亚热带及温带地区。酸性土壤上有多种植物生长的障碍因子,铝毒害是酸性土壤中作物生长的主要限制因子之一。本研究以酸性土壤和铝胁迫耐受型黑大豆(丹波黑大豆,简称RB)和酸性土壤和铝胁迫敏感型黑大豆(简称SB)为材料,在生理水平和转录水平上分析这两种大豆响应铝胁迫和酸性土壤些的生理基础和分子机理,主要结果如下: 在不同浓度铝胁迫下,RB叶和根中的H202和MDA上升幅度低于SB,SB的叶和根中膜脂过氧化程度大于RB。在不同浓度铝胁迫下,RB叶和根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与SB差异不大,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在RB和SB的叶和根中均被诱导显著升高,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在RB叶和根中有下降趋势但仍然显著高于SB。因此,与酸敏感型的SB相比,耐酸型RB在铝胁迫下有较强的保护酶活性,使其在铝胁迫下膜脂受氧化损伤的程度低于SB,抗氧化酶系统在RB抗铝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 在50μM铝胁迫不同时间后,RB和SB叶和根中均发生氧化胁迫,SB的氧化胁迫程度明显比RB严重。RB叶和根中CAT活性对铝胁迫响应的速度快于SB: RB叶和根中POD活性随着铝胁迫时间的增加上升趋势比SB明显;RB和SB叶和根中SOD活性对铝胁迫无响应。表达谱分析结果表明,在铝胁迫期间,RB叶中有高水平POD的表达,而SB叶中POD未表达,RB根中POD的表达水平也明显高于SB;两种SOD的表达在RB中表现上升趋势,而在SB中为下调趋势,且在RB中的表达水平也高于SB。以上研究结果表明,RB不仅具有高水平的抗氧化酶体系,且该体系中抗氧化酶基因可被铝胁迫诱导上调,因而迅速增强其抗氧化胁迫的能力,这可能是RB应答铝毒的一个重要机制。 用组成型启动子(CaMV35S)驱动丹波黑大豆中Δ8鞘脂类去饱和酶基因在烟草中过量表达,验证该基因的功能。实验结果表明:在30μM铝处理24h后,野生型烟草的根相对伸长量为43%,而3株转基因株系根相对伸长量为70-72%,是野生型烟草的1.63-1.67倍,说明过量表达Δ8鞘脂类去饱和酶可以提高转基因烟草的耐铝能力。在铝胁迫下,野生型烟草根部的H2O2含量都高于转基因株系;并且MDA含量高于转基因株系,是转基因株系的1.64-1.78倍,说明过量表达Δ8鞘脂类去饱和酶可以降低转基因烟草中铝诱导的膜脂过氧化作用。 在水培条件下研究铝胁迫影响植物生长的机理是一种理想化的试验条件,为了更好地理解RB应答酸性土壤胁迫的分子机制,本研究用大豆DNA芯片技术鉴定RB适应酸性土壤胁迫的响应基因。结果表明,RB根中共有1729个基因的表达受酸性土壤胁迫的影响,其中上调基因(1021)是下调基因(708)的1.4倍。RT-PCR的分析结果表明在酸性土壤胁迫下RB中上调表达的基因,在SB中的表达量低于RB或者呈下调表达。多个酸性磷酸酶基因的上调表达可能增加RB根适应酸性土壤低磷胁迫的能力。铝诱导基因如Sali3-2、Sali5-4a和铝诱导蛋白以及抗铝基因如ABC通道蛋白和醛脱氢酶基因的上调表达可能增强RB根吸收铝的区室化作用并降低酸性土壤胁迫诱导的膜脂过氧化作用。低磷和铝诱导表达的基因如MATE和质膜H+-ATPase也被酸性土壤胁迫强烈诱导,这可能显著增强酸性土壤胁迫下RB根尖柠檬酸的分泌能力。与细胞壁结构相关的基因如蔗糖-UDP糖基转移酶基因和木葡聚糖内糖基转移酶基因等的上调表达可能参与调节RB适应酸性土壤胁迫生长过程中细胞壁的僵硬化作用。病原相关基因、热休克蛋白基因、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基因、硫氧还蛋白基因、GST和Fe-SOD的诱导表达可能使RB根在酸性土壤下的抗病和抗氧化胁迫能力增强。参与信号转导途径的调控基因如磷脂酶2C基因、钙依赖的蛋白激酶基因和钙调素类(CaM)基因的上调表达可能参与调节RB根中其他效应基因应答酸性土壤胁迫的过程。此外,与类黄酮代谢相关基因如香豆素-CoA连接酶、香豆素-CoA还原酶、香豆素-CoA-O-甲基转移酶,类黄酮-3-脱氢酶等相关基因的下调表达可能是分子水平上酸性土壤胁迫对RB毒害作用的表现。因此通过磷素吸收、柠檬酸分泌、抗氧化和病原胁迫、铝的区室化等相关基因的表达可能是RB应对酸性土壤胁迫的主要分子机制。 甲醇的应用可以促进很多植物的生长,并能缓解干旱胁迫对棉花和大豆生长的影响,为了探讨甲醇的应用是否可以缓解酸性土壤胁迫对黑大豆生长的影响,本研究用5%甲醇喷施到生长在中性土壤、红壤和黄壤的RB叶面上,结果表明叶面喷施5%的甲醇使生长在中性土壤、红壤、黄壤中的RB茎节长度增加,株高增加的幅度分别为21%、22%、23%。5%甲醇处理对生长在三种土壤中的RB叶片相对叶绿素含量无显著影响,对中性土壤和红壤中生长的RB鲜重和干重的影响都不明显,但增加黄壤中生长的RB叶片鲜重和干重,使其分别达到对照的1.94倍和1.98倍。在三种土壤中生长的RB叶片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对5%甲醇处理不同时间有不同的响应模式。叶面喷施5%甲醇对黄壤中RB生长的促进作用比较显著,可能和甲醇增加其叶片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的持续合成有关。这些研究结果说明叶面喷施5%甲醇可能是缓解酸性土壤胁迫影响植物生长的一个有效措施。 为了在分子水平上更好地理解喷施5%甲醇促进酸性土壤上RB生长的机理,本研究应用cDNA芯片鉴定叶面喷施5%的甲醇后RB叶片中的甲醇应答基因。结果鉴定得到516个可能的甲醇响应基因,其中上调基因和下调基因的数目分别为190和326。芯片数据显示甲醇喷施叶片后,6个POD基因及其它抗氧化胁迫相关基因上调表达,这可能是甲醇的应用缓解酸性土壤胁迫影响RB生长的分子机理之一。此外甲醇通过上调3种CaM的表达及它们与不同靶蛋白的相互作用在转录水平和蛋白水平上影响很多基因的功能,调控RB的生长和发育。2个赤霉素相关基因,2个生长素相关基因的表达也被甲醇上调。甲醇处理可能通过改变这些激素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从而改变这些激素在RB植株中的分布和水平,增加RB植株茎节及叶片的生长。RT-PCR分析结果证实RB叶片用甲醇处理后CabP、ChOS, PSISVI, RCA等光合作用相关基因的表达谱均呈上调模式,说明甲醇通过刺激光合作用相关基因的表达,提高RB的光合作用能力,从而增加叶片生物量的积累。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赵占周;;施用石灰类物质改良酸性土壤的原理与方法[J];西北园艺(果树);2020年04期
2 ;南方农作物“癌症”可治了[J];农村科学实验;2017年02期
3 杨雪;;12支团队合力探索土壤“调酸”良方 酸性土壤障碍因子修复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总结会召开[J];中国农资;2017年21期
4 小花;;养花就得搞点小动作[J];益寿宝典;2017年15期
5 尔强;;可口可乐不为人知的用途[J];老同志之友;2017年16期
6 王宁;李九玉;徐仁扣;;土壤酸化及酸性土壤的改良和管理[J];安徽农学通报;2007年23期
7 易杰祥;吕亮雪;刘国道;;土壤酸化和酸性土壤改良研究[J];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8 赵成义,任景华,薛澄泽;在酸性土壤上黑油菜对硒的吸收[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1993年01期
9 郜礼阳;林威鹏;张风姬;周巧仪;刘淑媚;熊蔓;凌彩金;;生物炭对酸性土壤改良的研究进展[J];广东农业科学;2021年01期
10 席艳君,孙成,李洪锡,高立群,张淑泉;酸性土壤腐蚀[J];腐蚀科学与防护技术;2002年04期
11 刘大志,刘伯锡;石灰改良酸性土壤效果好[J];新农业;1998年09期
12 袁雪松;代贵林;;石灰在酸性土壤中的作用[J];农村科学实验;2005年08期
13 ;美国发现可使作物在酸性土壤生长的基因[J];福建农业科技;2013年03期
14 李晶;杨海征;胡红青;霍庆;雷帆;;生物灰渣对小白菜生长的影响及对酸性土壤的改良[J];湖北农业科学;2010年04期
15 李子旭;;酸性土壤巧施钼[J];农村实用技术;2006年09期
16 鹿中晖,王永红,文杰;铅在酸性土壤中的腐蚀行为研究[J];现代有线传输;2001年02期
17 沈仁芳;赵学强;;酸性土壤可持续利用[J];农学学报;2019年03期
18 江金舫,刘铮;酸性土壤中的钒和镍[J];土壤通报;1995年04期
19 王维君;我国南方一些酸性土壤铝存在形态的初步研究[J];热带亚热带土壤科学;1995年01期
20 唐莉娜;;酸性土壤磷肥的合理施用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1993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潘攀;刘贝贝;吴琳;;蚯蚓粪、生物炭和海泡石对酸性土壤改良和镉铅风险控制的对比研究[A];第十届重金属污染防治技术及风险评价研讨会论文集[C];2020年
2 戴中民;刘杏梅;吴建军;汪海珍;徐建明;;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生物炭基本性质的表征[A];面向未来的土壤科学(上册)——中国土壤学会第十二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九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3 单颖;邹刚华;赵凤亮;刘声廷;;土壤调理剂对海南酸性土壤的改良效果[A];2017年全国热带作物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7年
4 骞伟中;孙玉建;恽松;汤效平;魏飞;;流化床甲醇芳构化过程连续化与强化[A];中国颗粒学会第七届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颗粒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5 朱庆军;辰己敬;;甲醇和乙烯反应制丙烯[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1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6 段超;;甲醇制轻质芳烃技术的研究进展[A];第十届全国工业催化技术及应用年会论文集[C];2013年
7 吴域琦;冯心理;;甲醇——后石油时代的一颗明星[A];2006中国科协年会第三分会场论文集[C];2006年
8 吴域琦;冯心理;;甲醇——后石油时代的一颗明星[A];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2006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C];2006年
9 郑国汉;;甲醇蛋白生产技术[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下册)[C];2002年
10 夏磊;吕志新;应卫勇;房鼎业;;低温甲醇洗甲醇吸收塔模拟[A];上海市化学化工学会2009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11 陈颖;曹福亮;将劭妍;徐彩平;张往祥;汪贵斌;;喜树幼苗对铝的耐性研究[A];第九届中国林业青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12 曹亚蒙;王赢权;周彩荣;;等离子体-催化剂条件下甲醇转化反应[A];2015年中国化工学会年会论文集[C];2015年
13 谭亚南;潘相米;程牧曦;何霖;韩伟;艾珍;郑敏;;一种甲醇经烯烃制取醛的生产工艺[A];2015年中国化工学会年会论文集[C];2015年
14 黄寻;肖文德;;烯烃共进料条件下甲醇制丙烯过程的动力学研究[A];2015年中国化工学会年会论文集[C];2015年
15 胡思;刘小玲;张军亮;王旭金;张卿;巩雁军;窦涛;;甲醇在不同孔道体系分子筛催化剂上反应制烯烃研究[A];第十六届全国分子筛大会论文集[C];2011年
16 ;日本发现天然气转变为甲醇的廉价路线[A];节能减排论坛——福建省科协第八届学术年会卫星会议论文专刊[C];2008年
17 段超;;国内甲醇制芳烃专利技术发展现状[A];第十一届全国工业催化技术及应用年会论文集[C];2014年
18 赵亚娴;王伟;刘海萍;黄林艳;鲁炳闻;杨刚;房丽萍;;甲醇中五氯苯分析校准标准样品不确定度研究[A];标准化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创新——第十三届中国标准化论坛论文集[C];2016年
19 王大军;张新波;李煊;李泽军;成雪清;王晓东;古共伟;;焦炉气制甲醇与天然气的比较[A];中国化工学会2009年年会暨第三届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节能节水减排技术论坛会议论文集(上)[C];2009年
20 路纯明;赵二伟;李沛青;;分光光度法测定白酒中甲醇的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分子光谱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钱林波;生物碳对酸性土壤中有害金属植物毒性缓解及阻控机理[D];浙江大学;2014年
2 李旭聪;甲醇热裂解规律及其在点火式发动机上应用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3 王书平;黑腹果蝇对甲醇的解毒代谢及行为反应[D];南京农业大学;2012年
4 徐元利;甲醇裂解气对点燃式电控发动机性能影响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5 程传辉;甲醇在压燃式发动机上的应用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6 陈兵;甲醇催化氧化重整反应制氢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00年
7 潘澍宇;甲醇作为催化裂化部分进料的反应过程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07年
8 郭文瑶;固定床反应器中甲醇制丙烯过程的实验和模拟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3年
9 王鑫;微孔分子筛上甲醇制烃反应研究[D];南开大学;2014年
10 王会;过渡金属表面上甲醇和甲醛催化反应的第一性原理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11 刘金萍;酸性紫色土钙、锌、硼的复合效应及机理研究[D];西南农业大学;2001年
12 石磊;新型无甲醇毕赤酵母表达系统的转录和代谢调控网络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20年
13 魏立江;重型柴油机实现甲醇高比例替代和高效清洁燃烧试验研究[D];天津大学;2014年
14 王斌;超低排放柴油甲醇双燃料发动机运行边界的拓展[D];天津大学;2020年
15 张登攀;柴油机进气预混甲醇的台架试验和醇气混合过程数值模拟[D];江苏大学;2011年
16 陈征;甲醇高效清洁燃烧过程的基础理论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17 李朝晖;氢助燃点燃式甲醇发动机燃烧与排放特性研究[D];吉林大学;2020年
18 张浩;协同驱动旋转滑动弧温等离子体重整甲烷/甲醇制氢基础研究[D];浙江大学;2016年
19 辛晓平;锰氧化物对酸性土壤中硝化作用的影响[D];西南大学;2017年
20 陈昆;镧促进铜基催化剂的构筑及其对二氧化碳加氢制甲醇催化性能的研究[D];厦门大学;201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武孔焕;黑大豆响应酸性土壤和铝胁迫及甲醇促进其在酸性土壤上生长的生理特性和基因转录水平的变化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2年
2 刘一锋;广东省主要土壤pH特征分析及酸性土壤改良对策[D];华南农业大学;2017年
3 吕冰欣;解有机磷菌对酸性土壤铅镉铜钝化效应和机理研究[D];西北大学;2019年
4 刘鹏;酸性土壤上花生高效根瘤菌的发现及应用[D];福建农林大学;2019年
5 王梅;钙-蒙脱石和石灰对两种酸性土壤的改良研究[D];西南大学;2018年
6 袁晶晶;不同耐铝机制的植物及外源因子对酸性土壤溶液铝化学的影响[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7 严锦申;生石灰施用量对酸性土壤改良效果及对烤烟产质量的影响[D];华南农业大学;2016年
8 张天彬;利用石灰改良四川酸性土壤的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01年
9 张祥;花生壳生物炭改良酸性土壤的效应及其对脐橙苗生长的影响[D];华中农业大学;2014年
10 王晓璐;基因工程大肠杆菌的甲醇利用研究[D];天津科技大学;2017年
11 徐芬;A企业甲醇项目的风险管理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7年
12 戴翔;甲醇/甲醇裂解气在四缸汽油机上的应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5年
13 王珊珊;远兴能源甲醇套期保值方案设计[D];云南财经大学;2015年
14 唐丽娟;甲醇影响矮牵牛生长的机理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2年
15 王进;纯甲醇裂解气发动机试验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16 戚传娇;甲醇刺激蚕豆生长的机理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2年
17 杨永广;甲醇裂解气发动机的试验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18 苏鑫;苯和甲醇烷基化热力学分析及反应器的模拟[D];兰州理工大学;2021年
19 赵二源;多年生黑麦草对酸镉复合胁迫的生理生化响应及外源褪黑素的缓解效应[D];四川农业大学;2019年
20 王志国;电石与甲醇及甲醇衍生物的反应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本报记者 朱妍;以甲醇为载体用好太阳能[N];中国能源报;2022年
2 记者 秦天弘;甲醇汽车峰回路转迎来新契机[N];经济参考报;2021年
3 记者 康乔娜;推进甲醇汽车推广应用及产业发展[N];西安日报;2018年
4 记者 焦永兴 通讯员 干雄焱 齐宁;延安180万吨甲醇及深加工项目签约[N];陕西日报;2010年
5 记者 沈谦;西安出台政策鼓励甲醇汽车产业发展[N];陕西日报;2018年
6 本报记者 张利静;物流不畅生产承压 甲醇企业借期货工具脱困[N];中国证券报;2020年
7 记者 宋薇萍;甲醇企业期现结合巧应对[N];上海证券报;2020年
8 记者 刘业飞;山西省甲醇经济协会成立[N];山西经济日报;2020年
9 记者 韩乐;甲醇企业巧用期货确保经营稳健[N];期货日报;2020年
10 记者 韩乐;甲醇需求企业采购谨慎[N];期货日报;2019年
11 贵阳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昌金鋆;贵阳运用大数据推广普及甲醇汽车[N];贵阳日报;2019年
12 本报记者 王朱莹;甲醇期货反弹持续性存疑[N];中国证券报;2019年
13 本报记者 马爽;下游需求乏力 甲醇期货疲态尽显[N];中国证券报;2019年
14 本报记者 刘叶琳;港口甲醇价格走低[N];国际商报;2019年
15 记者 吴吉 通讯员 刘馨;二氧化碳如何还原至甲醇[N];深圳商报;2019年
16 本报记者 马爽;供给压力堪忧 甲醇中期恐将转弱[N];中国证券报;2017年
17 本报记者 马爽;供需偏紧 甲醇料高位震荡[N];中国证券报;2017年
18 本报记者 王朱莹;甲醇期货多头行情能否延续还看原油[N];中国证券报;2018年
19 本报记者 马爽;基本面偏弱 甲醇上行空间受限[N];中国证券报;2018年
20 本报记者 张利静;甲醇期货短期跌幅料有限[N];中国证券报;2018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