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东川滥泥坪铜矿铁氧化物铜金型(IOCG)矿体技术经济分析
【摘要】:东川铜矿是我国著名的产铜基地,享有“天南铜都”的美誉。从汉代到建国初期二干多年间,共产铜100多万吨;新中国成立后,原东川矿务局从1960年至2000年,生产了精矿含铜近50万吨。东川铜矿区开采多年,在1983年-1985年仅落雪矿山回收利用铁,因民和滥泥坪伴生铁未利用。方维萱(2009)对云南东川滥泥坪白锡腊深部铁氧化物铜金型矿床特征与智利科皮利亚一带铁氧化物铜金型矿床进行对比。在滥泥坪白锡腊深部圈定了铁(钛)氧化物铜金型矿体。矿山才对铁氧化物铜金型(IOCG)矿床及其伴生金、银的综合回收有所注意,但未对探获的铁氧化物铜金型矿体进行技术经济评价。
由于铁氧化物铜金型(IOCG)矿床具有工业开采价值的矿种较多(Cu、Fe、Au、 U、REE、Ag等),其勘探成本与开采成本与其他类型矿床接近;虽然选矿和冶炼工艺比同类矿种复杂,但投资回报率明显比同类单一矿种高;更重要的是不同矿种能够抵御产业轮动周期时滞带来的产业风险。滥泥坪铁氧化物铜金型(IOCG)矿床同样具有多矿种(Cu-Fe-Ti-Au-Ag),其具有可观的工业价值。滥泥坪铜矿自1960年投产以来,主要生产铜精矿,对共伴生元素的综合回收利用未予以重视,因此对滥泥坪铁氧化物铜金型(IOCG)矿床的技术经济评价研究应予以重视。
在方维萱等的研究成果基础上,对滥泥坪铁氧化物铜金型(IOCG)矿体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对其资料做了综合整理和系统分析,本文对Ⅰ号和Ⅱ号铁铜矿带中铁氧化物铜金型矿体外部特征和内部特征做了较为详细的研究,为矿山开采和利用铁氧化铜金型矿体提供了一定的依据。详细评价了滥泥坪铁氧化物铜金型(IOCG)矿体的经济效益。
运用产量盈亏平衡对比分析,综合回收铜-金-银盈亏平衡产量比回收单铜盈亏平衡产量少2万吨,在额定利润下,综合回收铜-金-银也可以延长一定矿山服务年限;其盈利空间比回收单铜高6.84%,表明综合回收利用更能适应市场变化,抗风险能力更强。综合回收伴生金、银可以在保证矿山盈利的前提下,可以多开采低品位矿石,达到贫富兼采。通过敏感性分析找出了主要敏感因子,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为企业有效控制和降低经营风险提供了参考。经技术经济评价可知,共伴生矿种在矿山企业经营过程能起到经营协同效应。因此,通过滥泥坪铜矿铁氧化物铜金型矿体的技术经济评价,可以为滥泥坪铜矿未来勘探投资提供参考,使得投资决策科学化,减少和避免投资决策失误。
|
|
|
|
1 |
宛树江;黑河市铜山铜矿地质特征及生产工艺概述[J];黑河科技;2003年03期 |
2 |
张术根,王大伟;长江中下游铜金成矿岩体稀土地球化学特征[J];中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年04期 |
3 |
曹忠,王贤奖,吴德林;桃花嘴铜金铁矿床成矿规律分析及找矿效果[J];中国矿山工程;2004年05期 |
4 |
崔彬;江西九瑞地区铜金成矿系列模式[J];矿床地质;1995年01期 |
5 |
杨青年,司迁,伊发源,李生虎,杜瑞芳;新疆喀尔力克铜金成矿带找矿前景探讨[J];新疆地质;2003年03期 |
6 |
曹忠,叶晖,杨中乾;桃花嘴铜金铁矿床成矿作用与矿床成因的探讨[J];黄金科学技术;2005年Z1期 |
7 |
陈仁义,刘海光,马文义;新疆琼河坝铜金矿化地质特征及成因机理[J];地质与勘探;1995年01期 |
8 |
邓国萍;江西德兴铜金矿集区成矿规律[J];矿产与地质;2001年S1期 |
9 |
赖绍民;扬子地台西南缘铜金铅锌银成矿预测研究[J];四川地质学报;1996年01期 |
10 |
陈殿芬,韩秀伶,那建国,钟通德;福建碧田铜金银矿床中的含银黄铜矿研究[J];地质论评;1997年05期 |
11 |
段德炳;智利铜金银矿床的勘探和开发成效显著[J];世界有色金属;2000年09期 |
12 |
刘永发;湖北丰山矿田铜金矿产勘查研究取得重大进展[J];有色金属矿产与勘查;1994年06期 |
13 |
戚建中,刘红樱,王文冈,姜耀辉,张润祥,符鹤琴,傅家聪;论浙、赣、皖相邻地区铜金资源潜力──成矿的断裂网络分级定位和矿田级斑岩铜矿体系研究[J];资源调查与环境;1999年03期 |
14 |
邓国萍;赣东北乐华—德兴铜金多金属成矿带成矿特征及找矿预测[J];地质找矿论丛;2004年02期 |
15 |
李亚杰;應用殺虫烟剂防治防護林带的青铜金龜子试验[J];昆虫知识;1959年10期 |
16 |
姜耀辉,陈鹤年,巫全淮,黄树峰,郑惠文;福建浦城-三都澳成矿带几个成矿作用问题的探讨[J];福建地质;1994年03期 |
17 |
陈殿芬,那建国,钟通德;福建碧田铜金银矿床的金属矿物研究[J];岩石矿物学杂志;1997年03期 |
18 |
唐俊华;赣北铜金矿床地质特征与成因浅析[J];有色矿山;2001年04期 |
19 |
;“东天山铜金多金属矿床成矿过程和成矿动力学及找矿预测新技术新方法会议”在京举行[J];矿床地质;2002年01期 |
20 |
戴自希;我国某些急缺矿产找矿突破的可能途径和对策[J];地学前缘;1994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