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人类学视角下景迈傣族村落空间研究
【摘要】:村落是乡土社会的基本单元,是人类聚居环境中最具代表性的元素,然而快速的城市化正吞噬着村落的原有风貌,村落中建筑形式、空间格局等与现代生产、生活方式之间的矛盾被放大突显,使得伴随着自然状态演变而生的丰富的村落空间层次逐渐退化、消失。建筑形态异化、空间层次混乱、地域特征丧失殆尽,因此地域特色鲜明的村落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近年来,针对村落研究从单一的研究演化为多学科多视角的综合研究,与人类学、社会学等学科相结合,对村落进行跨学科研究已经成为建筑学理论研究的一大发展趋势。
景迈傣族村落从地理区位、气候条件、地质水文,到村落与周围自然环境的关系,都体现出因地制宜的人居空间环境,丰富多元的文化景观环境。本论文从文化人类学角度挖掘景迈傣族村落空间的特征及其文化内涵,以求更接近其营造本质。
本论文首先基于文化人类学视角和方法,对景迈傣族村落整体空间形态、内部节点空间、居住单元空间三个层面进行了表层形态的分析总结,并从风水理念、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因素全面阐述影响村落空间的深层结构。其次结合文化人类学的方法解析景迈傣族村落的空间文化,归纳出村落空间的演变特征,针对现状问题提出村落空间的文化传承机制。最后以景迈大寨为例,对村落空间传承进行实证研究,验证理论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本论文从文化人类学的视角和方法对景迈傣族村落空间的研究,一方面证实了文化人类学在建筑学领域的可行性,另一方面从文化人类学的视角分析村落空间传承需要保护的内容,以此希望能够促进多种学科知识在村落空间研究和传承中的应用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