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师·乡土建筑·现代营造
【摘要】:云南地处中国西南边疆,境内有25个少数民族,民族文化及其相关民居聚落建筑是全世界一笔宝贵的文化财富。近年来,由于全球化单一模式的蔓延,传统的少数民族地方民居面临着被全球化单一模式取代的威胁。对于云南来说,地方民居的有机更新和可持续发展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以作者在云南弥勒一阿细族村落——可邑村进行长达六周的实践为基础,对云南少数民族聚居区的自建房进行多角度的分析和比较,同时为“建筑学专业技能同地方民居的有机更新嫁接”的营建模式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大量第一手的资料,并对这种模式的优缺点、存在的问题和阻力,可能性和具体做法做了一定的探讨。
本文共分为六章,其论述内容如下:
第一章:绪论。论述背景和提出问题,以及提出在具体实践时需遵循的总原则和四个分原则。在以下的四章中分别论述。
第二章:亲身体验和现场调查的原则——通过较长时间的亲身体验,对农村和城市的居住模式进行对比,并对农村居住建筑中不适于居住的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第三章:参与的原则——民居真正的设计者和建造者是使用者本身,建筑师如何参与居民建房!
第四章:场所的原则——以营造“场所”为原则,现场作设计。
第五章:角色转换的原则——不拘泥于建筑师的角色,以促进和提高当地文化抵御能力为原则,灵活转换角色。
第六章:结语。对此次尝试做一个总结,并倡导大家行动起来,用实践来推动地方民居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