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磨耐热铸件表面合金化技术研究
【摘要】:复合铸造工艺很多,它们的共同之处就是将两种不同性能的材料结合起来,发挥各自优势,满足备件使用要求。冶金备件在高温环境下承受冲击磨损作用,一般采耐热钢铁材料或耐磨材料制造,但同一种金属材料往往难以同时承受高温和磨损作用。
普通铸钢材料有较好的强韧性,但耐磨、耐热性能较差,难以满足要求;若高合金材料整体铸造,工艺技术性能差,易产生缺陷,成品率太低,且高合金材料成本太高。而采用铸造表面合金化的方法,既能保证心部具有良好的强韧性,又能满足表面所要求的特殊性能。
本文研究了影响铸件表面合金化的关键因素,研究出了适宜的提高耐磨、耐热性的表面合金化工艺。采用加入YB成型剂而不加入水玻璃、树脂粘结剂等添加物进行铸件表面合金化的独特方法,结合先进的消失模铸造工艺,改善了合金化层与本体结合部位之间气孔、夹渣等问题,合金化粉末(膏块)放置操作简便、可靠。所采用的基体为普通铸钢,合金层为高Cr合金,同时加入含有Mo、Ni及WC的合金材料。
合金化层和基体之间实现了冶金结合,得到的含高Cr、W等元素的合金化层,合金层表面平整,在合金层一定厚度内断面成份、硬度较均匀,具有较好的耐磨性和耐热性能,所得到的铸件表面合金化复合层比本体材料具有明显的耐磨性和抗氧化性能,合金化层耐磨性能为本体铸钢ZG70对比样的3~5倍,抗氧化性能比本体样提高50%左右。
试制的表面合金化导卫板试用效果良好,满足了使用要求。本文研究的技术方案也可用于渗SiC、Al_2O_3、TiC等的复合材料研究制备。
|
|
|
|
1 |
杨贵荣,郝远,阎峰云,宋文明;一种新型金属材料的表面改性技术[J];铸造设备研究;2002年03期 |
2 |
张正洋;铸渗WC复合材料的研究[J];铸造;1993年04期 |
3 |
王冬,张军;90年代铸渗工艺新进展[J];铸造技术;2000年03期 |
4 |
阎峰云,李元东,蒋春宏;V-EPC法铸渗表面合金化研究[J];铸造设备研究;2000年02期 |
5 |
杨贵荣,马颖,宋文明,郝远;铜合金表面铸渗的工艺参数及组织分析[J];铸造;2004年04期 |
6 |
魏世忠,吴逸贵,李炎,祝要民,陈振华;铸渗表面合金化层的TEM分析[J];电子显微学报;1996年06期 |
7 |
贾利晓,陈跃,张永振,上官宝,铁喜顺,兰晔峰;铸钢件表面铸渗钨铬复合层的研究[J];热加工工艺;2004年03期 |
8 |
孟繁琴,张世全,刘春林;薄壁件铸渗表面合金层新工艺[J];热加工工艺;2004年04期 |
9 |
金雪松,周扬,余江龙,黄大文;石墨砂型铸渗过程数值模拟研究[J];铸造技术;1999年03期 |
10 |
赵宇,冉旭;铸渗法提高灰铁件表面耐磨性[J];吉林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2期 |
11 |
张恒立;铸件表面合金化[J];包钢科技;1991年04期 |
12 |
李晓桥,王建明,王玉环;铸渗成形过程直接差分法数值模拟[J];铸造;2000年05期 |
13 |
李虎田;铸渗法制备金属基表面复合材料[J];矿山机械;2001年05期 |
14 |
赵建华;负压铸渗尝试[J];铸造;1993年10期 |
15 |
李元东,阎峰云,李爱萍;V-EPC法铸渗过程的热力学及动力学研究[J];铸造技术;2000年03期 |
16 |
贾利晓,兰晔峰,陈跃,张永振,上官宝;铸渗法提高铸件耐磨性的研究[J];中国铸造装备与技术;2003年06期 |
17 |
阎峰云,李元东;V-EPC法铸渗工艺的实验研究[J];热加工工艺;2000年02期 |
18 |
纪朝辉,张成军;消失模铸钢件表面合金化铸渗机理研究[J];铸造;2000年03期 |
19 |
纪朝辉,魏尊杰,张成军;用铸渗工艺对消失模铸铁件进行表面合金化的研究[J];材料科学与工艺;2001年02期 |
20 |
李长林,胡三媛,张淑艳;灰口铸铁表面铸渗硼的试验研究[J];金属热处理;2005年06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