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有金属中微量铌钽的分离富集研究
【摘要】:
铌钽作为稀有金属中的两种性质非常接近的元素,在自然界中经常共生。不但分离困难,而且通常在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时由于它们的最大吸收波长接近而导致相互干扰。
铌钽的分离方法有几种,但溶剂萃取法一直是铌钽分离的常用方法。实际生产中,主要应用的萃取剂有甲基异丁基酮、磷酸三丁脂、乙酰胺(N,N-二混合烷基乙酰胺)和仲辛醇。其中乙酰胺和仲辛醇是我国自主发明的,其他萃取剂介绍的很少。
本文主要采用液-液萃取法,用环己酮为萃取剂,并加入络合物形成剂对微量铌和微量钽进行分离与富集的研究。通过反复的实验,对条件的最优的摸索,最终确立了最佳的分离条件,该方法可以使得萃取达到满意分离效果。本实验具体工作如下:
1、对微量铌和微量钽分别进行了单独分离与富集,通过改变不同的萃取及反萃取条件,找出了最佳萃取条件:确定在萃取硫酸浓度为2.5mol/L时,钽的萃取到有机相中达到最大,几乎可以达到100%,同时萃取到该相中的铌约8%。在反萃过程中,稀硫酸溶液首先仅仅只反萃铌,只有用相当多的水稀释洗涤液时,钽方能被其反萃。所以改变反萃液的成分,可以使微量铌钽达到十分细致的分离,获得纯度较高的产品
2、实验对络合物形成剂进行了研究,通过比较不同的物质,最终确定了加入NH_4F时分离效果最好,同时通过实验对NH_4F用量对铌钽分离效果影响进行了研究,得到了当其加入量为0.9g/20ml时,微量铌和微量钽的分离效果最好。
3、分别对微量铌与微量钽的测定条件进行了研究。找出了包括络合物稳定时间、酸度等方面的最佳条件。在钽测定方面,由于该测定存在显色体系稳定时间短、有少许色淀等缺点,为了达到良好的测定效果,本实验对测定条件进行了反复尝试与校正,最大程度的克服了这些问题,测定效果满意。
4、在最后的实验中,又详细的研究了微量铌和钽混合后的分离效果,同时对二者不同比例混合进行了研究,最终给出了一个较好的萃取工艺,这对实际生产更有参考意义。
5、探讨了环己酮作为一种中性含氧萃取剂分离微量铌和微量钽的机理,并对详细的反应过程、步骤做了细致的研究和描述表达。
|
|
|
|
1 |
龙小玲,谢光明;泡塑负载巯基碳粉分离富集钯的研究及其方法应用[J];分析试验室;1994年06期 |
2 |
何海成;黄原酯棉分离富集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痕量银[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1997年02期 |
3 |
王献科,李玉萍,李莉芬;高效液膜法分离富集与测定钢铁中痕量锌[J];湖南冶金;1999年06期 |
4 |
刘传银;共沉淀分离富集在微量分析中的应用[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年03期 |
5 |
赵仑,蒋桂华;痕量铅的液膜分离富集与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的测定[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05期 |
6 |
唐杰;张辉;张凯;;金橙G螯合树脂分离富集极谱法测定土壤样品中的金[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
7 |
吴宏伟;李占灵;李全民;刘国光;;微晶酚酞预富集-分光光度法测定痕量Co(Ⅱ)[J];分析试验室;2006年08期 |
8 |
刘艳;杨竟鸣;李全民;;负载十四烷基二甲基苄基铵的微晶三苯甲烷分离富集痕量Cu(Ⅱ)[J];分析科学学报;2010年05期 |
9 |
徐亚萍;张玉娟;侯宛清;曾新娇;林雪;陈伟朱;杨益忠;何炳林;;交联聚甲基丙烯酸酯吸附剂在金的分离富集中的应用[J];化学试剂;1985年04期 |
10 |
范斌;金银的分离富集[J];冶金分析;1987年04期 |
11 |
旋正学,王擎;从食品中分离富集细菌的新方法[J];食品工业;1993年02期 |
12 |
侯贤灯,李从容,张汉萍,苏庆平;氨基硫脲新型螯合纤维素分离富集痕量钯[J];分析化学;1994年05期 |
13 |
吴清柱;;吸附分离在贵金属分析中的应用[J];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自然科学版);1995年01期 |
14 |
王献科,李玉萍;用乳状液膜分离富集钾(1)与测定微量钾[J];中国钼业;1996年06期 |
15 |
朱国辉;螺旋藻分离富集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痕量Se(Ⅳ)/Se(Ⅵ)[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年04期 |
16 |
王献科;李玉萍;;高效液膜分离富集水和工业废水中微量氟[J];黎明化工;1997年05期 |
17 |
王献科,李玉萍;液膜分离富集CN-与测定水中氰化物[J];中国钼业;1998年06期 |
18 |
王献科,李玉萍,李莉芬;液膜分离富集、测定痕量钼[J];广州化学;1999年04期 |
19 |
王献科,李玉萍,李莉芬;液膜分离富集测定铼[J];中国钼业;2000年04期 |
20 |
陈瑞战,王晓菊,刘海音;痕量铅的液膜分离富集与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的测定[J];冶金分析;2001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