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法律价值研究
【摘要】:
生活在云南省的各少数民族制定有许多族内的规范禁忌,这些规范都植根于宗教禁忌、自然崇拜和神灵崇拜,这些民族的传统文化习俗对少数民族自身的生息繁衍和当地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产生着积极的作用和影响。最直观的例子是许多民族的传统生态观及行为,借助“神山”、“神林”等形式,使村寨附近的一些植被和水源等得到了有效的保护。
云南省各少数民族人民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传统文化对当地生态系统的保护与管理为我们提供了一面可以借鉴的镜子,这些民族的传统文化知识是民族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民族传统知识与当今科学技术一样是构成人类文化知识体系的重要成分,它们在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其不仅适用于传统社会,也适用于现代社会。因此,我们有必要充分挖掘少数民族传统中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文化,并使之转化为现代文明,提升为现代的生态保护规范,为21世纪的云南乃至中国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发挥独特的功能。
在研究中发现,在云南这样一个少数民族文化繁盛的大省,现在需要进一步做的是,使这些优秀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在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社区的协调发展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这也同时意味着,在发展与变化中求得传统文化本身的有效保护。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我们要重视和发扬祖先热爱自然、保护生物的优良传统,加快云南乃至全国保护生物多样性工作的步伐。
本文共分四章来写,第一章主要写了云南省拥有的丰富的生物多样性的特点以及目前对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一些法律法规和措施,第二章和第三章着重研究分析了云南省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在当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过程中的重要的意义和具有的价值,并分析了二者的辨证关系,基于上面的研究和分析,在第四章提出了在云南少数民族地区的现代化进程中,要充分吸收利用各民族的传统文化中有利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积极因素,并且加以调适、诱导和重构,使之更好的充实完善少数民族地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法律制度,更好的维护少数民族地区的生态平衡,更好的促进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