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池流域生态承载力分析研究
【摘要】:
生态环境承载能力是指生态系统的自我维持、自我调节能力,资源与环境子系统的供容能力及其可维持的社会经济活动强度和具有一定生活水平的人口数量。滇池流域生态环境问题突出,流域究竟能容纳多少人?适度的城市规模应是多少?怎样做才能保持滇池流域的可持续发展?这是分析研究滇池流域生态承载力的目的。
制约滇池流域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是区域的生态环境平衡与资源的承载力。资源承载力主要是土地承载力与水资源承载力,而环境承载力又是与资源承载力联系在一起的。因此,本文研究滇池流域生态承载力主要是对滇池流域的水环境容量、水资源支撑力和土地资源承载力三个核心约束因素进行分析和研究。由于土地资源具有不可扩张性,而水资源和水环境容量可以通过工程技术手段和基础设施的改善得到扩展和提高,以土地资源的承载力为基准,水资源和水环境容量两个约束因子作为校核。
本文大量引用滇池流域的统计数据、文献、报告成果,通过对基础资料采用系统分析、线性分析、统筹、归类和分类等数学分析方法,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动态与静态分析相结合,多方案比较和优化,定量得出结论、定性评价成果。
土地承载力分析:采用生态足迹分析法从生态足迹空间分布判断滇池流域生态可持续发展状态;采用土地生态适宜度综合评价方法分析滇池流域各片区不同适宜度的土地面积,进而采用土地人口承载力计算指标估算出滇池流域承载人口规模上限为490万人,适宜城市建设用的上限为500km~2。
水环境容量分析:采用系统分析等数学分析方法对滇池流域水环境容量和水环境修复能力分析,按不同规划水平年和条件,设定水环境修复技术各个可变因素的情景方案,进而优化方案,得到不同规划水平年(2010、2020、2030年)恢复滇池流域水环境需采取的水环境修复技术方案。
水资源承载能力分析:采用统计分析和综合用水定额法等方法,估算出滇池流域水资源的供需总量,综合考虑滇池流域未来水资源在不同战略选择情形下的支撑力,设计出各种水资源供需情景方案,进而对各情景模式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通过多方案比较和优化,优选出滇池流域未来发展的高、中、低三种发展方案:高效节水型、节水型和一般节水型。
|
|
|
|
1 |
许春霞;;滇池流域森林变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对策[J];生态经济;1990年06期 |
2 |
;呈贡县认真贯彻执行《滇池保护条例》[J];云南环境科学;1991年02期 |
3 |
汤承彬;;滇池流域的水土流失[J];云南环境科学;1991年01期 |
4 |
熊晶;冯庆;;滇池流域生态村建设现状调查与发展对策研究[J];中国经贸导刊;2011年06期 |
5 |
;云南省环委委员及有关领导视察滇池[J];云南环境科学;1990年04期 |
6 |
太丽琼;;清代滇池流域的农业垦殖与环境破坏[J];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1期 |
7 |
郝洪;;回头是岸的代价[J];民主;2007年10期 |
8 |
陆轶峰,李宗逊,雷宝坤;滇池流域农田氮、磷肥施用现状与评价[J];云南环境科学;2003年01期 |
9 |
李红旭;马玉春;马勇;付磊;丁晓曦;;滇池流域采矿区植被恢复规划设计[J];林业调查规划;2008年02期 |
10 |
汤承彬;;滇池泥沙冲淤的初步研究[J];云南环境科学;1991年02期 |
11 |
和志强;;动员各方面力量,加快治理滇池污染,尽快实现滇池流域生态的良性循环——在省政府治理滇池污染现场办公会上的讲话[J];云南政报;1993年07期 |
12 |
郭华明,李广贺,阎非,张大奕,张旭,卢昌艾;云南滇池流域西芹种植区不同施肥条件下的地下水环境氮素污染[J];地质科技情报;2005年01期 |
13 |
刘雪亭;;滇池富营养化特性评价[J];云南环境科学;2005年S1期 |
14 |
刘晓海;杨文龙;龚季兰;;滇池流域面源污染治理途径探讨[J];云南环境科学;1992年02期 |
15 |
刘江,黎阳明;滇池流域防护林体系建设对环境的保护作用[J];云南环境科学;2000年04期 |
16 |
周国升;布培德;陈眉江;欧阳林夕;朱树卓;;真实的滇池[J];创造;2006年07期 |
17 |
闫伟华;史正涛;关海波;童彦;;人工湿地在滇池治理中污水处理的作用[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8年02期 |
18 |
张明礼;杨浩;林加加;高明;王小雷;徐从安;桑利娟;崔琚琰;;利用~(137)Cs示踪技术与土壤化学物质研究滇池流域土壤侵蚀[J];生态环境;2008年06期 |
19 |
严婷婷;王红华;孙治旭;吴德喜;宁旭明;;滇池流域农村生活污水产排污系数研究[J];环境科学导刊;2010年04期 |
20 |
李中杰;郑一新;徐晓梅;倪金碧;;滇池流域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控制规划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08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