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藨生柱锈重寄生菌(Pestalotiopsis sp.)的生物学特性及毒素研究
【摘要】:
华山松疱锈病(Armandii pine blister rust)是由茶藨生柱锈菌(Cronartium ribicola J.C.Fischer)引起的一种毁灭性松干锈病,主要危害华山松中幼林,导致受害华山松高生长、径围生长和材积量明显下降,当病部溃疡斑环绕树干周长一半以上时造成枝干枯萎,最终整株死亡。化学防治在华山松疱锈病中一直占据主导地位,此方法虽然在一定时间和一定程度上能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但往往由于操作困难、难以持久及环境污染等问题使得大部分病区的华山松疱锈病仍未得到有效控制且有继续蔓延扩张的趋势,严重威胁着长江上游防护林体系建立,给生态恢复带来极大困难。重寄生菌是一类对植物病原菌有控制作用的重要微生物资源,广泛用于植物病害生物防治的生防菌多数是植物病原菌的重寄生菌。《洱源枝顶孢侵染华山松疱锈菌机理研究》项目组成员在过去的研究中筛选出一株华山松疱锈病病原茶藨生柱锈的重寄生菌——MM011菌株,该菌对锈孢子具有很强的伤害作用,且以毒素伤害为其作用机理。
开展该重寄生菌生物学特性及毒素的研究对开发新型生防制剂防治华山松疱锈病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研究对重寄生菌MM011的生物学特性、产毒条件、毒素的提取和基本性质及活性成分的分离纯化进行了较系统的初步分析和研究,并对MM011活菌体及毒素原液对华山松幼苗的安全性和对华山松疱锈病感病枝干的室内、室外防治效果进行了评价。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营养物质对MM011菌丝生长的影响:不同碳源对菌丝生长存在显著差异,多糖比单糖或二糖更有利于MM011生长,可溶性淀粉、玉米粉对菌丝生长最为有利,而对乳糖利用最差。MM011能有效利用有机氮中的蛋白胨、酵母浸膏、黄豆粉和各类氨基酸(谷氨酸、甘氨酸、天门冬氨酸),但对无机氮中的铵态和硝酸态氮利用较差。无机盐离子明显影响MM011菌丝生长,以磷酸二氢钾、磷酸二氢钠最好,其中又以磷酸二氢钠最佳,并极显著高于其它几种无机盐处理。不同生长因子对MM011菌丝生长存在一定的差异,但促进作用不明显,仅复合VB处理后,菌落直径较对照组大,而其余各种维生素对菌丝生长促进作用不大。
(2)环境因子对MM011菌丝生长的影响:MM011对温度的适应范围较广, 5~35℃下均能生长,但以20~30℃生长较好。低温(15℃)或高温(35℃)菌丝生长都会受到抑制。光照与MM011菌丝生长关系不密切,不同光照条件下菌丝生长速度差别不大。MM011在pH2~9范围内都能够生长,但以pH为4~7的微酸性环境内生长较好,过碱(pH大于7)或过酸(pH小于4)对菌丝的生长都不利。在-0.23~-6.487MPa水势下,菌丝均能生长,低于-8.0MPa,菌丝完全不能生长。MM011是一种好气性真菌,摇床速度达到150r/min最有利于该菌生长;接种量对菌丝最大产量影响不大,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林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S769
|
|
|
|
1 |
魏作全,孙宝贵,冯莹,苑建羽,尚德发,高喜廷;落叶松褐锈病锈寄生菌抑病机理的研究[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1995年04期 |
2 |
刘振宇,李士竹,陆燕君,毛得奖,刘东光;梨树腐烂病病原菌分生孢子萌发特性的研究[J];河北林果研究;1998年04期 |
3 |
任国兰,时向阳,郑铁民,孔黎黎,董西良,黄文秀;雪松叶枯病病原菌及其生物学特性[J];华北农学报;1994年03期 |
4 |
陈育新,韦刚,陈卫平,王忠文,陆志华;中国拟盘多毛孢属的三个新种[J];广西农业生物科学;2003年01期 |
5 |
王忠文,陈卫平,韦刚,陈育新;中国拟盘多毛孢属的新组合种(Ⅳ)[J];广西农业生物科学;2002年03期 |
6 |
杨秀娟,陈福如,何玉仙;枇杷拟盘多毛孢菌的生物学特性及杀菌剂的药效研究[J];福建农业学报;2003年02期 |
7 |
王芊;木霉菌BTW_(41)孢子萌发的条件研究[J];黑龙江农业科学;2002年05期 |
8 |
王芊;木霉菌在生物防治上的应用及拮抗机制[J];黑龙江农业科学;2001年01期 |
9 |
叶建仁,祁高富,包宏,封维忠;松针褐斑病菌毒素对寄主细胞质膜伤害机理的研究[J];林业科学;2000年02期 |
10 |
李永和,谢开立,曹葵光,甘云浩,白杨;华山松疱锈病和华山松球蚜复合防治指标研究[J];林业科学;2000年06期 |
|
|
|
|
|
1 |
陈凯;杨合同;李纪顺;周红姿;扈进冬;;绿色木霉菌抗生物质的初步分离及其对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作用[J];山东农业科学;2006年04期 |
2 |
李淑英,吴德祥,路曦结,产焰坤;棉花黄萎病致病机理及抗病育种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01年04期 |
3 |
陈琪,丁克坚,高智谋;拮抗微生物对灰葡萄孢菌的生物防治作用及其应用前景[J];安徽农业科学;2004年04期 |
4 |
常明进;李春强;彭明;;天然药物紫杉醇的研究与开发[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02期 |
5 |
陈广艳;;胡颓子锈生座孢产孢和孢子萌发特性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07期 |
6 |
陈利军;陈月华;史洪中;胡肄珍;;药用植物内生真菌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11期 |
7 |
侯丽冰,贺伟,刘小勇,杨佐忠;我国几种松干锈菌亲缘关系的ITS序列分析[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2年Z1期 |
8 |
廖周瑜,叶辉;云南半帚孢毒素及其基本性质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3年05期 |
9 |
孙冬梅;杨谦;宋金柱;;黄绿木霉菌代谢产物对杨树烂皮病菌抑菌能力的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
10 |
张金林,常志卷,李维宽;植物性杀菌剂研究进展[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1998年03期 |
|
|
|
|
|
1 |
康绍兰;张浩;黄梧芳;郭丽娟;胡启德;;诱发玉米抗小斑病突变体的研究 Ⅲ、影响玉米小斑病菌致病毒素作用的因素与生物测定[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1986年03期 |
2 |
陈育新;何有乾;;盘多毛孢属Pestalotia和盘单毛孢属Monochaetia调查研究与分类定种初报[J];广西农业生物科学;1982年01期 |
3 |
葛起新;徐同;孙小桉;朱培良;;山茶灰斑病病原菌斑污拟盘多毛孢的研究[J];菌物学报;1993年03期 |
4 |
王洪凯,张天宇,张猛;链格孢属真菌分类研究进展[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3期 |
5 |
武觐文;应用粉拟青霉防治松毛虫[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1996年03期 |
6 |
侯丽冰,贺伟,刘小勇,杨佐忠;我国几种松干锈菌亲缘关系的ITS序列分析[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2年Z1期 |
7 |
陈新;川渝地区胡颓子属药用植物资源研究[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01年02期 |
8 |
李学森,张学洲,顾祥,郑瑛;醉马草有毒物质与其内生真菌的关系[J];草食家畜;1998年04期 |
9 |
康绍兰,董金皋,张汀,黄梧芳,郭丽娟,姚庆筱,李大珒,胡启德;诱发小麦抗根腐病突变体的研究 Ⅱ 影响小麦根腐菌致病毒素作用的因素与生物测定初报[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1991年02期 |
10 |
翟国英,黄梧芳;玉米大斑菌致病毒素及其应用的初步研究[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1991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