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透明细胞癌组织中G6PD、VEGF的表达与预后生存分析
【摘要】:[目的]研究人体肾透明细胞癌(CCRCC)组织中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G6PD)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蛋白表达情况,分析两者与CCRCC的临床病理资料的相关性,及两者与CCRCC患者生存时间的关系,以期为CCRCC患者疾病的诊治、判断预后等提供新的参考途径。[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选择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自2011年2月至2012年6月间收治的32例CCRCC患者,所有入选患者均在我院行肾癌根治性切除术,并经病理检查为CCRCC。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32例CCRCC组织和该32例患者癌旁肾脏组织(瘤体假包膜外1cm的肾组织)标本中G6PD和VEGF蛋白表达情况。根据患者的临床指标和随访结果,运用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免疫组织化学结果与临床病理特征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秩和检验,不同组间相关性比较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按Kaplan-Meier,Log-rank法进行生存分析。应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方法对变量进行多因素分析,探讨G6PD、VEGF与CCRCC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1.G6PD、VEGF在CCRCC组织和对照组肾脏组织中的表达CCRCC组织中G6PD蛋白阳性表达率为68.8%(22/32),对照组肾脏组织中G6PD蛋白阳性表达率为15.6%(5/32),两者比较的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CRCC组织中VEGF蛋白阳性表达率为56.3%(18/32),对照组肾脏组织中VEGF蛋白阳性表达率为21.9%(7/32),两者比较的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G6PD、VEGF在CCRCC组织中表达的相关性CCRCC组织中G6PD、VEGF蛋白的表达,VEGF表达阳性的18例标本G6PD均表达为阳性,VEGF表达阴性的14例标本中10例G6PD表达为阴性,两项指标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r=0.764,P0.01)。3.G6PD、VEGF在CCRCC组织中的表达及与临床资料的关系(1)CCRCC组织中G6PD蛋白的阳性表达与淋巴结转移、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TNM分期具有相关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的侧别无明显的相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CCRCC组织中VEGF蛋白的阳性表达与淋巴结转移、肿瘤大小、TNM分期具有相关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的侧别、组织学分级无明显的相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CCRCC组织中G6PD、VEGF蛋白表达与患者生存时间的关系本组CCRCC患者5年总体生存情况,32例患者总生存时间(OS)为1-77个月,截止至2017年6月。32例患者死亡15例,失访2例,5年生存率约为53.1%,中位生存时间约为75个月。15例死亡患者中11例患者CCRCC组织中G6PD、VEGF均表达呈阳性,2例患者G6PD表达阳性、VEGF表达阴性,2例患者G6PD、VEGF均表达阴性。G6PD、VEGF共同表达阳性的患者死亡率(61.1%,11/18)大于仅有一个基因表达或G6PD、VEGF均表达阴性的死亡率(28.6%,4/14)。G6PD表达阳性组与阴性组5年生存率分别为40.9%,80.0%,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48.1个月,68.4个月(χ2=4.666,P=0.031)。VEGF表达阳性组与阴性组5年生存率分别为38.9%,71.4%,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40个月,64.4个月(χ2=4.014,P=0.045)。COX回归分析结果示TNM分期与患者的预后相关(P0.05),为CCRCC患者的独立预后影响因素。而Fuhrman分级、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G6PD表达、VEGF表达等因素的分析显示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G6PD、VEGF在CCRCC组织中的表达高于癌旁肾脏组织。2、CCRCC组织中,G6PD、VEGF的阳性表达之间呈正相关,共同促进CCRCC的发生发展。3、G6PD、VEGF的阳性表达均与CCRCC的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TNM分期相关,有望成为判断预后指标之一。4、虽然TNM分期是CCRCC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但是G6PD、VEGF阳性表达的CCRCC患者预后最差。
|
|
|
|
1 |
李杏;;生存分析的基本方法及其运用[J];华南预防医学;2016年05期 |
2 |
;医生小词典——生存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5年30期 |
3 |
井艳梅;冯娜娜;;肿瘤随访资料的生存分析方法[J];健康之路;2016年08期 |
4 |
罗胜兰;俞敏;;生存分析的方法及应用[J];浙江预防医学;2013年05期 |
5 |
张欣峰;娄清涛;陆建邦;全培良;孙喜斌;;现时生存分析方法的应用实践与评价[J];中国卫生统计;2011年01期 |
6 |
梁正东;;三种多元生存分析方法的比较[J];中国卫生统计;1991年02期 |
7 |
;名词解释:Cox回归,截尾数据[J];福建医学院学报;1987年02期 |
8 |
方积乾;;多状态生存分析[J];医学研究通讯;1987年07期 |
9 |
方积乾;;生存分析的概念与方法学[J];自然杂志;1988年11期 |
10 |
杨宇;;生存分析[J];中国卫生统计;1989年01期 |
11 |
赵景义;任晓卫;张建军;余红梅;;生存分析SAS和SPSS实现的比较[J];中国卫生统计;2007年03期 |
12 |
倪守旗;;生存分析在流行病学随访资料分析中的应用[J];热带病与寄生虫学;1999年04期 |
13 |
富振英;生存分析方法[J];药物流行病学杂志;1996年01期 |
14 |
方积乾;生存分析与生物医学研究[J];北京医科大学学报;1990年04期 |
15 |
冯士雍;生存分析(Ⅰ)[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1982年03期 |
16 |
王媛媛;秦刚;汪徐林;张建;何书;沈毅;;GetData Graph Digitizer软件在生存分析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统计;2016年02期 |
17 |
陈家鼎;生存分析与可靠性学术研讨会在京举行[J];应用概率统计;2001年01期 |
18 |
李湘虎,杨房生,缪琦,王晓霞,莫雪莉,李琛,王德林,殷艳萍,麻海虹,冯祥忠;200例原发性支气管肺癌COX模型生存分析[J];北京医学;1999年02期 |
19 |
程洪;;生存分析中的最小二乘回归模型[J];中国卫生统计;1991年04期 |
20 |
张旭尧;张卫民;;基于生存分析法的财务困境预警研究——以我国农业上市公司为例[J];商业会计;2016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