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时超声微泡造影诊断胰腺占位病变的价值研究
【摘要】:
目的:应用实时超声微泡造影技术(CEUS)观察胰腺占位性病变及非病变区域胰腺实质的超声造影剂灌注特征,总结胰腺良性病变、恶性病变、非病变区域胰腺实质超声微泡造影增强模式,研究超声微泡造影技术诊断及鉴别胰腺占位性病变的应用价值。
方法:对经常规彩色多普勒超声、增强CT检查、核磁共振(MN)检查检出的42例胰腺占位性病变患者行实时超声微泡造影检查(CEUS)。使用仪器为PHILIPS IU22彩超仪,超声微泡造影剂为声诺维(Sono Vue),每瓶造影剂用5ml生理盐水制成混悬液,使用剂量为3.6ml,经肘静脉团注,机械指数为0.06。实时观察、同步存储整个造影过程动态图像,并用Q-Lab软件对感兴趣区域进行相关参数定量分析,包括胰腺内病灶及非病灶区域胰腺实质(以下简称实质)的造影剂增强形态、增强模式、增强时间、增强速度、增强水平等,总结胰腺各类占位性病变的超声造影特点。将各种检查结果分别与临床最终诊断结果进行对照研究及统计学处理。
结果42例胰腺局灶性占位病变患者中,经手术病理证实或临床最终确诊胰腺癌34例,其中导管-腺癌28例,胰头囊腺癌1例,胰体部微小囊腺癌1例,未能分型4例;胰腺良性病变8例,包括良性内分泌瘤3例,局灶性胰腺炎5例。
造影剂增强形态:34例胰腺恶性肿瘤中,29例表现为由周边向中心逐渐增强;2例呈由周围向中央的轮辐样增强;3例呈病灶中心向周围的结节样增强。3例胰腺良性内分泌肿瘤均呈周围向中央的逐渐较均匀增强。5例局限性胰腺炎中3例表现为周边向中央的逐渐增强,2例表现为外周向中央的结节样增强。
造影剂增强时间:始增时间:由早到晚依次为良性病变、实质、恶性病变;良性病变与实质间、恶性病变与实质间、良性病变与恶性病变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始-峰时间:恶性病变始-峰时间最短,实质次之,良性病变最长;良性病变与实质间、恶性病变与实质间、良性病变与恶性病变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达峰时间:良性病变与实质间、恶性病变与实质间、良性病变与恶性病变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造影剂增强模式:有5种类型:Ⅰ型:EPPP和DPPP均呈低增强;Ⅱ型:EPPP和DPPP均呈等增强;Ⅲ型:EPPP和DPPP均呈高增强;Ⅳ型:EPPP呈高增强,DPPP减退为低增强;Ⅴ型:EPPP呈等增强,DPPP减退为低增强。34例胰腺腺癌中,30表现为EPPP及DPPP呈整体不均匀低增强,DPPP造影剂退出时间早于周围胰腺实质;2例表现为EPPP等增强,DPPP低增强;另2例表现为EPPP不均匀高度增强,DPPP低增强。3例胰腺内分泌肿瘤中,2例表现为EPPP及DPPP不均匀高度增强,1例表现为EPPP及DPPP等增强。5例局限性胰腺炎4例表现为EPPP及DPPP不均匀高度增强,1例表现为EPPP及DPPP呈等增强。
不同指标及两两指标组合诊断胰腺癌的价值不同:始-峰时间诊断准确性81%,Youden指数最低(0.514);增强模式Ⅰ型诊断胰腺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最佳,Youden指数最高(0.632),诊断准确率也较高(83.3%);增强速度:病变区呈慢增强时,诊断胰腺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与增强模式接近,Youden指数为0.603,诊断准确率为85.7%。不同的诊断指标进行组合,结果显示增强模式Ⅰ型与增强速度组合Youden指数与增强模式相同,诊断准确率最高。
结论:实时超声造影能够提供更多的血流灌注特征,为胰腺局灶性占位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参考依据,值得进一步研究。
|
|
|
|
1 |
储成凤;高广如;邓刚;;低磁场MRI对胰腺癌的诊断价值初探[J];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1992年02期 |
2 |
郭文,候淑琴,张万岱;实时超声对肝外胆管实性占位病变的诊断与手术、ERCP对照分析(附122例报告)[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1993年02期 |
3 |
李红庆;;胰腺癌误诊20例临床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半月刊);2008年08期 |
4 |
宋彬;邵成浩;周颖奇;胡先贵;;全身多发皮下转移的胰腺癌1例报告[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7年04期 |
5 |
杨庆玲;;胰腺癌伴胰腺钙化1例[J];人民军医;1991年11期 |
6 |
邓明明,唐川康,陈果;胰腺癌皮肤广泛转移2例[J];实用肿瘤学杂志;2002年04期 |
7 |
胡晓波,肖桂芹;胰腺结核瘤一例[J];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1991年01期 |
8 |
郑浩陆,彭建文,戴先前,柳学国,朱炎昌;脑深部及功能区占位病变在CT导向下的外科治疗[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1988年06期 |
9 |
孙瑞芝,曹海根,姜瑞玲,查良镒;B型超声体检早期发现老年肾癌的价值[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1988年02期 |
10 |
赵萍;脾脏液性占位病变的超声诊断[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1998年08期 |
11 |
郭清;刘波;梁元恒;;组织谐波成像对肝脏实质性占位病变的诊断价值[J];中国基层医药;2006年09期 |
12 |
范锐斌;方先来;肖雨雄;孟志华;刘文清;;97例肝实性占位病变的彩超、MRI诊断与病理分析[J];韶关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
13 |
温智勇;齐旭红;张雪梅;毕冬梅;;四脑室占位病变的MR诊断[J];中国CT和MRI杂志;2011年04期 |
14 |
宋国祥,于荣清,白人驹;几种新技术在眼眶肿瘤诊断中的应用 附眼眶肿瘤早期诊断6例[J];眼科新进展;1981年01期 |
15 |
韩建林,李迎山;新形隐球菌性脑膜炎并肉芽肿囊肿1例[J];陕西医学杂志;1987年03期 |
16 |
董辉,宋国祥,肖利华;眶内转移性肝癌7例报告[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1991年09期 |
17 |
贺嘉慧;;胰腺含液性占位病变7例超声显象诊断[J];人民军医;1991年02期 |
18 |
黄幼珍,陈汉荣,黄三菊,王新房,蔡明泉,刘淑秀;高频超声显像在眼科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1992年01期 |
19 |
何徐彭,田兆嵩;原发性肝淋巴瘤[J];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1993年01期 |
20 |
陈忠新,杨文质,高麟韬,高潮;直径小于3厘米肾肿瘤的诊治(附7例报告)[J];临床泌尿外科杂志;1993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