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主体性之旅—对《太阳照常升起》中杰克·巴恩斯的拉康式解读
【摘要】:《太阳照常升起》是海明威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它反映出青年一代在经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生活状况和精神状态。小说男主人公杰克·巴恩斯作为其中的代表,因在战争中受伤而失去性功能,导致他和女主人公勃莱特无法在一起。战争带来的身体和心理的创伤,使杰克在精神上遭受巨大的痛苦,陷入人生的困境中。自小说出版以来,国内外评论家们主要从存在主义、女性主义、文化研究、神话原型角度以及小说的语言风格对小说进行研究。评论家们对杰克的研究则主要集中在杰克的男性身份、身体创伤及迷惘一代代表的角度,却很少有评论家从拉康的主体建构角度触及杰克的精神状况。所以,此论文将采用拉康的主体建构理论中的镜像理论和三界说解读男主人公战后的追寻主体性之旅。
战后的杰克正如刚出生的婴儿,对周围感到困惑和迷惘,毫无主体性而言,陷入对女主人公勃莱特的迷恋中,但身体所遭受的创伤一直是杰克难以言说的痛苦。在想象界中,杰克通过对镜像罗梅罗的认同而形成自我意识,弥补了自身的缺失感。但由于杰克把自身认同于罗梅罗,所以他获得的完整感只是他对镜像想象认同的结果,异化便从此开始发生。在象征界中,杰克对母亲即女主人公勃莱特产生俄狄浦斯情节。为了成为母亲欲望的客体,杰克为勃莱特和罗梅罗拉皮条。这对于父亲即旅店老板蒙托亚来说,杰克的拉皮条行为就是儿子对母亲的乱伦行为。所以杰克受到父亲蒙托亚的惩罚,被驱逐出斗牛之家。杰克最终结束了主体的虚幻旅行,认同于以父之名,接受被阉割的事实,从对勃莱特的欲望中解放出来。通过对以父之名的认同,杰克成为真正的主体,尽管其主体已被异化。杰克的焦虑、幻象及侵凌性正是他精神挣扎的表现,也是对无法言说的真实界的诠释。
通过以上分析,本文得出杰克在战后的精神挣扎之旅就是杰克的主体形成过程的结论。这个研究的意义在于为杰克的精神解读提供新的视角,揭示人类普遍存在的心理困境,即人对主体性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