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浅析建水汉语方言语音对学习普通话语音的影响及对策

吴玉萍  
【摘要】:本文以建水深厚的文化底蕴为依托,以语言对比分析、错误分析 与中介语等三个理论为指导,以语言是民族的“身份证”为内核,以实验语音学 为主要方法,以多年的教学经验为基础,从语音学的视角,从声母、韵母、声调 等方面全面、科学地剖析了建水汉语方言与普通话语音系统的区隔,并提出相应 的教学对策。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闫小斌;;汉语连读变调域研究述评[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2 亓海峰;;轻声性质的跨方言研究[J];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3 刘自齐;;湖西方言本字考(下)[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2年01期
4 朱永锴;;谈汉语方言的词汇差异[J];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7年03期
5 汪国胜;大冶方言语法札记[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02期
6 ;汉语方言语法研究高级研修班在北京举办[J];方言;2002年04期
7 ;《汉语方言词汇差异比较研究》出版[J];语文研究;2004年01期
8 詹伯慧;汉语方言语法研究的回顾与前瞻[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4年02期
9 邵敬敏,周芍;汉语方言语法研究的现状与思考[J];暨南学报(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10 马德强;;中国古代的语言地理观评介[J];兰州学刊;2007年03期
11 夏俐萍;;汉语方言颜色词构词初探[J];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1期
12 罗姝芳;;恩施地区汉语方言中的土家族词语[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7年08期
13 王红梅;詹伯慧;;汉语方言“VXVX”动词重叠式比较研究[J];语言研究;2007年03期
14 赵日新;;安徽省的汉语方言[J];方言;2008年04期
15 孙利萍;;汉语方言可能补语标志的类型学考察[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16 吴福祥;;汉语方言里与趋向动词相关的几种语法化模式[J];方言;2010年02期
17 瞿建慧;;湘西汉语方言的历史[J];船山学刊;2010年02期
18 林伶;罗重谱;朱志军;陈洁婧;本刊编辑部;;寻踪NO.10 方言保卫战:舌尖上的文化困境[J];重庆社会科学;2010年09期
19 ;“南方语言学丛书(第一辑)”即将出版[J];方言;2010年04期
20 齐旺;;汉语的构词理据——以“跳蚤”一词为例[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项梦冰;;汉语方言及其调查研究[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多元文明冲突与融合中语言的认同与流变”外国语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上)[C];2007年
2 钱奠香;;汉语方言常用词“拉”“拿”的共时分布特点和语源分析[A];中国训诂学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3 李丽;;内蒙古西部汉语方言饮食词语之命名理据研究[A];中国训诂学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4 游汝杰;;汉语方言竞争力比较(英文)[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多元文明冲突与融合中语言的认同与流变”外国语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上)[C];2007年
5 曹志耘;;汉语方言:一体化还是多样性[A];和谐社会:社会公正与风险管理——2005学术前沿论坛论文集(下卷)[C];2005年
6 曹志耘;;生存还是消亡:汉语方言面临的抉择[A];世纪之交的中国应用语言学研究——第二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7 焦立为;;三个单字调的汉语方言的声调格局[A];第六届全国现代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下)[C];2003年
8 王伟;;也谈方言岛问题[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9 陈瑶;;“给予”义动词兼表“施受”的动因研究——以徽语祁门话的“分”为例[A];福建省辞书学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9年
10 苏金智;;中国语言文字使用情况调查中的双语双方言问题[A];语言文字应用研究论文集(Ⅱ)[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芦兰花;湟水流域汉语方言语音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2 叶晓锋;汉语方言语音的类型学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3 罗自群;现代汉语方言持续标记的比较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4 孙毕;章太炎《新方言》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5 胡松柏;赣东北汉语方言接触研究[D];暨南大学;2003年
6 王红梅;汉语方言动词重叠比较研究[D];暨南大学;2005年
7 彭晓辉;汉语方言复数标记系统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8 胡斯可;湖南郴州地区的汉语方言接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9 张燕芬;中古阳声韵韵尾在现代汉语方言中的读音类型[D];山东大学;2009年
10 周杨;计算机汉语方言辨识的理论与方法探讨[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玉萍;浅析建水汉语方言语音对学习普通话语音的影响及对策[D];云南师范大学;2005年
2 李珂;湖南省茶陵县下东乡方言的语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3 宁英娟;汉语方言义项及其变体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4 王竣;峨山汉语方言实词词法比较研究[D];云南大学;2012年
5 李素娟;内蒙古土默特左旗汉语方言语音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6 郭晓芹;龙胜伟江苗话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徐蔚然;汉语方言间塞音与非塞音声母的变换[D];山东大学;2005年
8 杨利琦;汉语方言舌头、半舌五母读音类型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9 王永芬;汉语方言人称代词复数表现形式研究[D];湘潭大学;2007年
10 罗姝芳;恩施地区汉语方言中的土家语底层[D];中南民族大学;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魏新平;建水糖业蓄势待发[N];厂长经理日报;2001年
2 毛海涛;尽快制定保护汉语方言政策[N];人民政协报;2004年
3 周耀文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汉语方言统一路径:从“书同文,文不同音”到“文同音,语同音”[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4 记者 袁国女 李春艳;专家呼吁尽快筹建语言博物馆[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8年
5 滕风惠;“百洋”建水产加工基地[N];中国乡镇企业报;2000年
6 张晖 刘为民 孙昌义;建水:让历史文化融入现代文明[N];云南日报;2002年
7 甄达真;鄂尔多斯汉语方言的收集整理者:栗治国[N];鄂尔多斯日报;2008年
8 邹启宇;语言是无须“保卫”的[N];南方周末;2010年
9 陈荣岚;汉语方言与中国古代文学作品[N];文艺报;2004年
10 苏云鹏;建水着力保护历史文化名城[N];云南日报;200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