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巴切夫斯基几何学思想
【摘要】:本文通过文献考证和分析的方法,系统探讨了罗巴切夫斯基几何学思想。起初从影响罗巴切夫斯基几何学思想的有关生平入手,再引入平行角基本概念,并以此为基础揭示罗巴切夫斯基想法。首先推导出罗巴切夫斯基函数,随后阐述了罗巴切夫斯基几何学的三角理论,紧接着在罗巴切夫斯基几何学度量体系下通过推导得出圆周长、极限圆方程和面积计算公式。由于罗巴切夫斯基可把这种几何的理论还原到欧氏几何中去,在极限情形下得到平面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圆周长公式等,所以促使了一套相对系统的罗巴切夫斯基几何学理论体系建立。最后,本文从这一几何学理论体系传播和影响的角度进一步阐明主题思想。
|
|
|
|
1 |
王继忠,李少强,耿义全;二阶非线性微分方程属于极限圆型的判定[J];曲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年03期 |
2 |
高红玲;一类非线性微分方程的可积性准则[J];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04年04期 |
3 |
王树平;崔红娜;范虹;;线电流与无限长磁介质圆柱系统的磁矢势的计算及讨论[J];大学物理;2007年09期 |
4 |
徐志庭;二阶时滞微分方程极限圆型的判定[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1994年01期 |
5 |
王忠;广义微分算子极限点的判别[J];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年06期 |
6 |
邵檬;特异螺线(英文)[J];哈尔滨理工大学学报;1997年06期 |
7 |
李子军,李根全,白旭芳;点电荷与介质球系统电势的计算和讨论[J];大学物理;2003年05期 |
8 |
李成金;赵勋杰;;正多边形带电框、带电面轴线上的场强分布[J];物理与工程;2006年05期 |
9 |
王敬庚;先请后证—证明定值问题的常用方法[J];数学通报;1996年02期 |
10 |
狄尧民;;SO(6)极限中的八极态[J];高能物理与核物理;1982年02期 |
11 |
毛可标;苏玉扬;;DEM内插软件包HIMI的改进[J];测绘科学;1991年01期 |
12 |
刘铁英,张秀萍;直和空间上极限圆情形的自伴Sturm-Liouville算子的谱分解[J];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年04期 |
13 |
钟业勋,魏文展,彭月英,郑红波;地图符号数学定义的研究[J];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01年05期 |
14 |
贡国林
,潘剑群;液氦表面上电子-涟波子系的基态能量[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1986年03期 |
15 |
郭志权;林炳昌;;理想非线性色谱中非平衡偏离对流出的影响[J];鞍山科技大学学报;1990年04期 |
16 |
潘峰;曹雨芳;潘桢镛;;中重核区含G对费米子动力学对称性模型的研究[J];高能物理与核物理;1991年07期 |
17 |
狄尧民;;IBM-Ⅱ振动极限中的M1跃迁[J];高能物理与核物理;1991年12期 |
18 |
陶长元,罗久里,鄢国森;Brody型能谱邻间距分布的确定[J];化学物理学报;1993年02期 |
19 |
王颂昌;朱维宗;;罗氏几何的特有迭合探讨[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3年02期 |
20 |
高玉洁;蓝师义;;无限有边界圆填充的存在性与唯一性定理[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