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达木盆地北缘滩间山群火山岩地球化学及年代学研究
【摘要】:柴北缘构造带是中国西部新近发现并确立的一条高压-超高压变质带,呈北西向带状展布于祁连板块和柴达木板块之间。本文采用岩石学、地球化学和同位素年代学研究的方法,对带内鱼卡河以东地区多个剖面分布的与高压-超高压岩石密切伴生的滩间山群火山岩,以及鱼卡河以西滩间山地区的辉长岩进行了系统研究,探讨了岩石成因、形成时代和形成的地球动力学背景,并为本区早古生代超高压变质岩带形成的构造背景和发生时代提供了重要约束条件。本文取得的进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系统的地球化学研究揭示,鱼卡河以东地区与高压-超高压岩石密切伴生的滩间山群火山岩是洋盆事件在不同构造背景下的产物。其中,旺尕秀地区辉长杂岩体形成于岛弧环境;托莫尔日特地区火山岩具有N-MORB特征,形成在洋中脊环境;锡铁山地区出露一套OIB性质的玄武岩;绿梁山大平沟地区火山岩存在两种岩石类型,其中基性火山岩兼具MORB和IAB的地球化学特征,中性岩则显示玻安岩的地球化学特征,表明该地火山岩形成在弧前盆地环境;同时还在该火山岩中识别出一套大洋斜长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其为堆晶辉长岩经剪切深熔作用形成。鱼卡河以西滩间山地区的辉长岩具有E-MORB特征,同时显示明显的陆壳混染,指示该岩石形成于陆缘裂谷环境。
(2)系统的锆石LA-ICP-MS定年研究,精确获得柴北缘滩间山群火山岩的形成时代介于468-534Ma。其中,都兰县旺尕秀地区辉长岩和托莫尔日特火山岩的形成时代分别为468±2Ma和480±1.3Ma,锡铁山地区玄武岩的时代为517±5.7Ma,绿梁山大平沟地区火山岩和大洋斜长花岗岩的形成时代分别为534.5±2Ma和495±4.2Ma。滩间山地区辉长岩的形成时代为837±2.8Ma。
(3)综合野外地质、岩相学、地球化学和年代学研究结果,指出柴北缘在早古生代(534Ma)已发育成为一个成熟的大洋,在中奥陶世(468Ma)仍存在洋盆的俯冲消减事件,而滩间山群火山岩则是早古生代洋盆在不同构造背景下形成的岩石残片经后期构造拼合而成的蛇绿混杂岩带,且从侧面限定了柴北缘陆壳深俯冲的时代不应早于468Ma。
(4)滩间山地区837Ma陆缘裂谷火山岩的厘定,结合柴北缘超高压榴辉岩初始洋盆或大陆溢流玄武岩的原岩性质以及730-850Ma的原岩年龄,说明柴北缘部分榴辉岩为新元古代时期Rodinia超大陆裂解过程中所形成的裂谷或初始洋盆火山岩在古生代时期与表壳沉积岩一同发生陆壳深俯冲作用形成。
|
|
|
|
1 |
余吉远;李向民;马中平;王国强;武鹏;;北祁连构造带冷龙岭地区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年代学[J];地质科技情报;2010年04期 |
2 |
隋静霞;粤东南地洼型火山岩特征初探[J];大地构造与成矿学;1984年02期 |
3 |
林强;东北亚中生代火山岩研究若干问题的思考[J];世界地质;1999年02期 |
4 |
林玉石;袁道先;程海;张美良;杨琰;刘玉;覃嘉铭;李彬;;桂林水南洞1号石笋的沉积年代学研究[J];西北地质;2006年04期 |
5 |
章振根,成忠礼,赵劲松;西藏南迦巴瓦峰地区的变质岩年代学研究[J];科学通报;1987年02期 |
6 |
陶奎元;中国东部火山岩带特性与碰撞—伸展复合动力学框架[J];火山地质与矿产;1994年03期 |
7 |
傅锐,狄永军;柴达木盆地周边早古生代火山岩带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分析[J];岩土工程界;1999年06期 |
8 |
菁菁;;中国旧石器年代学研究上的重大突破[J];中国科技史杂志;1993年02期 |
9 |
王绍武;朱锦红;;全新世千年尺度气候振荡的年代学研究[J];气候变化研究进展;2005年04期 |
10 |
符亚洲;彭建堂;胡瑞忠;石学法;;大洋富钴结壳的年代学研究方法评述[J];地球与环境;2006年03期 |
11 |
佟景贵;李胜荣;初凤友;陈福坤;方念乔;王吉中;;中太平洋富钴结壳WXD27的年代学研究[J];矿物岩石;2009年01期 |
12 |
W. A. Padgham;郭永志;;斯拉夫省的地壳演化[J];地质调查与研究;1980年03期 |
13 |
林强,葛文春,孙德有,吴福元,元钟宽,闵庚德,陈明植,李文远,权致纯,尹成孝;中国东北地区中生代火山岩的大地构造意义[J];地质科学;1998年02期 |
14 |
杨明;杨静;;大兴安岭交鲁山—东天火山岩带岩金找矿规律的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年19期 |
15 |
方国祥;李平日;郑建生;;广州地区第四纪沉积的年代学研究[J];地理科学;1991年04期 |
16 |
郭占谦;火山活动与沉积盆地的形成和演化[J];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1998年01期 |
17 |
肖增岳;沈远超;丁魁首;王哲;;安齐火山岩带的玄武岩岩石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1993年01期 |
18 |
任康绪;阎国翰;蔡剑辉;牟保磊;李凤棠;王彦斌;储著银;;华北克拉通北部地区古-中元古代富碱侵入岩年代学及意义[J];岩石学报;2006年02期 |
19 |
唐嘉锋;刘玉琳;王启飞;;山东中生代火山岩年代学研究[J];岩石学报;2008年06期 |
20 |
李昌年;廖群安;;关于赣东北上墅组火山岩的再认识及其地质意义[J];地质论评;1999年S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