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扬子黄桥地区二叠—古近纪古构造特征研究及有利油气区带预测
【摘要】:黄桥地区位于江苏省泰州市境内,是下扬子区有利的海相含油气区。前人对该地区进行了较为充分的基础地质研究,进行了初步地震、钻井勘探,并取得一定进展。本论文吸收、总结了前人研究成果,并利用已有勘探资料,对黄桥地区展开地震资料构造解释研究。
黄桥地区主要是受中北部大断裂控制,呈一系列北东走向的单断式的箕状断陷,主断层基本上呈北东东向展布,与区域构造走向一致。区内整体上南高北低,南部以古隆起为主,如东南部古斜坡,北部以古凹陷为主,如中北部次凹。在现有资料条件下,本文对黄桥地区T2-Tg4地震反射层的古构造特征进行了尽可能细致的的研究,制作了地震合成记录,标定了区内目的反射层地震地质层位,并对其进行解释;进而对断层进行解释,归纳出各层位的地震反射特征,编制出一系列T2-Tg4反射层古构造相关图件;最后对各层位的构造特征进行了细致研究,分析了各层位断裂类型、级别及期次,即区内晚印支-早燕山期形成逆冲断层,主要为一级断裂;晚燕山-早喜山期反转继承的正断层,主要为一级和二级断裂;晚喜山期发育阶梯式正断层,主要为二级和三级断裂。其中的一级断裂控制了区内构造、沉积特征,对圈闭的形成、油气的运聚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根据利用恢复剥蚀厚度所编制的原始沉积厚度图,分析研究了黄桥地区二叠纪至古近纪古构造演化史,区内经历了晚印支-中燕山推覆造山期、晚燕山-早喜山拉张裂陷期、晚喜山构造抬升期三个阶段。
通过对黄桥地区烃源岩特征、盖层特征及油气运聚特征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深化了对该区油气成藏规律的认识,划分出油气有利区带,为之后的勘探工作提供理论指导。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TE122
|
|
|
|
1 |
陈宣华,王小凤,张青,陈柏林,陈正乐,Harrison TMark,YinAn;郯庐断裂带形成演化的年代学研究[J];长春科技大学学报;2000年03期 |
2 |
林春明,宋宁,牟荣,赵彦彦,汪亚军,杨德洲;江苏盐阜拗陷晚白垩世浦口组沉积相与沉积演化[J];沉积学报;2003年04期 |
3 |
徐政语,林舸;中扬子地区显生宙构造演化及其对油气系统的影响[J];大地构造与成矿学;2001年01期 |
4 |
吴根耀;古深断裂活化与燕山期陆内造山运动——以川南—滇东和中扬子褶皱-冲断系为例[J];大地构造与成矿学;2001年03期 |
5 |
汤加富,侯明金,李怀坤,吴跃东,孙乘云;扬子地块东北缘多期叠加变形及形成演化[J];大地构造与成矿学;2003年04期 |
6 |
崔学军,夏斌,曾佐勋,刘立林,陈祥云,杨巍然;赣江断裂与郯庐断裂接合作用及其成矿意义[J];大地构造与成矿学;2004年01期 |
7 |
滕吉文,闫雅芬;中国东南大陆和陆缘地带板内构造界带的地磁异常场响应[J];大地构造与成矿学;2004年02期 |
8 |
程日辉,王璞珺,刘万洙,唐华风,白云风,孔庆莹,宋维海;下扬子区三叠纪层序地层样式对扬子板块与华北板块碰撞的响应[J];大地构造与成矿学;2004年02期 |
9 |
王勇生,朱光,王道轩,刘国生,宋传中;大别山东缘郯庐两期走滑剪切带形成的温压条件与造山带折返的关系[J];大地构造与成矿学;2004年03期 |
10 |
乔秀夫,张安棣;华北块体、胶辽朝块体与郯庐断裂[J];中国地质;2002年04期 |
|
|
|
|
|
1 |
王韶华;付宜兴;刘新民;胡晓凤;李志祥;;江汉平原海相地层油气勘探潜力评价[A];第二届中国石油地质年会——中国油气勘探潜力及可持续发展论文集[C];2006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