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里木盆地南缘前寒武纪地质演化
【摘要】:前寒武纪占据了目前为止整个地球地质发展时期的90%,认识该时期的地球演化历史是我们探索地球乃至行星的形成与发展规律的基本前提。塔里木克拉通为中国三大克拉通之一,其前寒武纪地质研究程度远低于我国的华北克拉通和扬子克拉通,其现有的研究成果不能系统刻画该地区完整的前寒武纪地质演化历史。
本文通过对塔里木盆地南缘(铁克里克和阿尔金地区)各前寒武纪沉积地层和侵入体进行精确的锆石年代学、地球化学和变质岩石学分析,系统厘定了塔里木盆地南缘各前寒武纪地质体的形成时代、性质和变质历史;在对沉积地层同位素年代学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各单元的碎屑锆石谱系图,分析其物源和古地理环境,为重建塔里木克拉通前寒武纪地质演化历史和全球超大陆复原提供约束资料;通过锆石Hf同位素分析,对塔里木盆地南缘前寒武纪地壳演化作用进行了初步讨论。本论文主要取得了以下几方面成果:
1、进一步获得塔里木盆地南缘新太古代—古元古代地质体与2.0-1.8 Ga变质作用的新证据。
获得阿尔金拉配泉地区的米兰岩群形成时代为新太古代(2.7-2.6 Ga),并经历了-2.0-1.8 Ga的变质作用;黑山地区的米兰岩群的原岩时代为古元古代,约2.0 Ga,也经历了-1.8 Ga的变质作用;获得铁克里克地区赫罗斯坦岩群角闪斜长片麻岩形成时代为2.27 Ga,经历了1.83Ga的变质作用。铁克里克地区古元古代赫罗斯坦岩群和阿尔金地区米兰岩群锆石年代学研究表明塔里木盆地南缘存在一次广泛的2.0-1.8 Ga的区域变质作用,说明塔里木陆块南缘存在与全球Columbia超大陆汇聚事件一致的地质记录。
2、对铁克里克和阿尔金地区的前寒武纪地层时代和岩浆作用时代进行了系统工作,许多地层时代被重新厘定,发现并确定了大量新元古代地层和岩浆作用。
在铁克里克地区,确定原划为古元古代的埃连卡特岩群和卡拉喀什岩群、长城纪的塞拉加兹塔格岩群、青白口纪苏库罗克组和南华纪的恰克马克力克组主体应形成于新元古代,为青白口纪—南华纪。其中发育780—789 Ma火山岩和787—845 Ma的花岗质岩浆作用。
在阿尔金地区,确定原划为太古代—古元古代的阿尔金岩群、红柳沟蓟县纪塔昔达坂群和部分原划为长城纪的巴什库尔干岩群应为新元古代地层。阿尔金岩群中发育900—930 Ma的花岗质岩浆作用。
3、分析确定了塔里木盆地南缘新元古代岩浆作用的性质和期次。
确定南阿尔金地区存在900—930 Ma碰撞汇聚型花岗岩,可能与Grenvillian造山事件相关的记录,代表一古老的活动大陆边缘;在新元古代晚期700-800Ma,阿尔金和铁克里克地区均表现为造山后的伸展裂解,指示塔里木板块南缘前寒武记基底存在新元古代Rodinia超大陆裂解事件
4、针对南阿尔金超高压石榴子石橄榄岩和淡水泉含石榴石蓝晶长英质高压麻粒岩,开展了变质演化的深入研究,首次确定其经历了顺时针型的P-T-t轨迹,揭示其是新元古代的岩浆岩在早古生代发生陆壳深俯冲后折返的产物,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进一步确定阿尔金岩群经历了早古生代(-500Ma)的高压—超高压变质作用,分析提出它们代表新元古代地壳在早古生代的地壳再造。
阿尔金岩群的变质岩石学研究表明,阿尔金南缘淡水泉—带出露的含石榴石蓝晶长英质片麻岩的峰期矿物组合为Grt+Ky+Per+Qz+Rut,利用三相长石温度计及GASP压力计,获得峰期变质温压条件为T=9501000℃,P=2.42-2.49Gpa,属长英质高压麻粒岩。根据温压估算和实验岩石学资料,阿尔金石榴子石橄榄岩经历了早期尖晶石橄榄岩相→石榴子石橄榄岩相(峰期变质P、T为4.2-6.0 GPa、920-990℃)→角闪石石榴子石橄榄岩相→尖晶石橄榄岩相的转变。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和主要矿物低的Cr2O3含量说明英尕利萨依石榴子石橄榄岩的具有Fe-Ti型橄榄岩或“壳源”橄榄岩特征。结合钻石U-Pb年龄和Hf同位素特征分析,石榴子石橄榄岩和石榴子石辉石岩的原岩为早期新元古代幔源岩浆侵入地壳后的堆晶杂岩,随后该岩石发生陆壳深俯冲(>100km),在约500 Ma经历超高压变质,然后折返到地面。
5、通过对塔里木盆地南缘新元古代岩浆作用和地层碎屑锆石年代学研究,首次对铁克里克和阿尔金地区的新元古代沉积地层的沉积物源和古地理进行了分析,揭示塔里木盆地南缘在新元古代晚期主体为伸展背景,表现为断陷伸展盆地或拉张沉陷陆表海盆地。
阿尔金地区新元古代地层中碎屑锆石年龄构成了多期峰值:1750-1850 Ma、1550Ma、1300-1400 Ma、900-925 Ma、777-834 Ma、648 Ma和500 Ma。其中阿尔金岩群主要年龄峰值为800 Ma、1350 Ma和1480Ma,不具有米兰岩群和侵入米兰岩群的古侵入体年代学信息,说明米兰岩群未对阿尔金岩群形成物源,也进一步说明阿尔金中新元古代时期米兰岩群未隆升或者在二者之间存在地理上的屏障限制了古老克拉通物质的进入。巴什库尔干岩群具有多期年龄峰值:647 Ma、770 Ma、843 Ma,905 Ma、1350 Ma、1900 Ma和2600 Ma等年龄,显示其具有米兰岩群、侵入米兰岩群古元古代侵入体和阿尔金岩群的物源信息,并且巴什库尔干岩群沉积时代较晚(647 Ma),说明巴什库尔干岩群是在新元古代晚期的一个断陷盆地,受到南北两侧物源的供给。
铁克里克地区新元古代地层中碎屑锆石主要峰值为:2500-2700 Ma,2200-2300 Ma,1800-1950 Ma,835-850 Ma,787-800 Ma。铁克里克北部的苏库罗克组和恰克马克组具有相似的年龄谱系(840Ma、1900Ma和2600Ma),且该地层沉积最大时代为830 Ma;南部的塞拉加兹塔格岩群和埃连卡特岩群沉积时代介于744-780 Ma,它们均存在古元古代的碎屑锆石信息(1900 Ma和2600 Ma),说明它们均存在赫罗斯坦岩群和其中的侵入体物源信息,铁克里克南部后期未对北部提供物源,结合铁克里克南缘的板内火山岩特征,该时期铁克里克总体表现为向南变深的拉张沉陷陆表海盆地。
6、研究发现在铁克里克地区古元古代存在新生地壳生长和太古宙地壳的再造作用,而新元古代地壳主要为古元古代地壳活化再造的产物。阿尔金地区新元古代地壳主要为中元古代地壳再造,新元古代地壳在古生代又遭受了改造。因此,地壳再造过程贯穿整个前寒武纪地质演化历史。
锆石Hf同位素分析表明赫罗斯坦岩群中的角闪斜长片麻岩(2.33 Ga)为太古代陆壳物质(2.86 Ga)在2.33 Ga时再循环的产物,2.27-2.21 Ga和1.83 Ga时的深熔变质事件代表了地壳物质古元古代的再造;锆石Hf同位素分析表明,新元古代塞拉加兹塔格岩群主体(787 Ma左右)是由古元古代的地壳物质(约1900 Ma)经历岩浆重熔再沉积形成的,表现为古老地壳的再造,而-1986 Ma的古元古代年龄锆石源区两阶段模式年龄介于2241-2813 Ma,具有正和负的εHf(t)值,说明这类锆石的母岩可能分别对应古元古代的新生地壳和太古宙地壳再造。
|
|
|
|
1 |
熊富浩;马昌前;张金阳;刘彬;蒋红安;黄坚;;东昆仑造山带白日其利辉长岩体LA-ICP-MS锆石U-Pb年龄及地质意义[J];地质通报;2011年08期 |
2 |
;[J];;年期 |
3 |
;[J];;年期 |
4 |
;[J];;年期 |
5 |
;[J];;年期 |
6 |
;[J];;年期 |
7 |
;[J];;年期 |
8 |
;[J];;年期 |
9 |
;[J];;年期 |
10 |
;[J];;年期 |
11 |
;[J];;年期 |
12 |
;[J];;年期 |
13 |
;[J];;年期 |
14 |
;[J];;年期 |
15 |
;[J];;年期 |
16 |
;[J];;年期 |
17 |
;[J];;年期 |
18 |
;[J];;年期 |
19 |
;[J];;年期 |
20 |
;[J];;年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