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地关系视角下陕西省耕地与农业劳动力协调研究
【摘要】:耕地与农业劳动力是人地系统中重要的两个要素,耕地与农业劳动力协调关系是指区域在一定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基础之上二者之间形成的一种相互适应、促进的关系。使得区域农业劳动力既满足农业的发展,又能够有序地转移出去,最终实现使人地系统实现可持续发展。
陕西省在生态退耕及天然林保护政策、建设用地占用耕地、农用地内部结构调整的背景下,耕地面积减少,人地关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本文以陕西省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区域耕地与农业劳动力变化特点及二者协调发展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差异化的政策建议,为研究陕西省三农问题,以及统筹城乡建设提供参考;同时,陕西省区域类型多样,不同区域的耕地与农业劳动力协调关系的研究,对于国内同类地区的人地关系研究具有借鉴意义。
论文从陕西省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土地利用差异等方面,根据人地关系理论,选取合适的指标体系,结合相关区划,将陕西省分为陕北人地关系脆弱区、陕北人地关系紧张区、关中人地关系压力区、陕南人地关系敏感区四个区域。分析各个区域耕地与农业劳动力在1997-2007年11年间二者时空耦合特点。结果表明:(1)陕北人地关系脆弱区劳耕关系为衰退型,其劳耕关系的内部差异性由经济结构引起;陕北人地关系紧张区劳耕关系为持续衰退型,其劳耕关系受农业内部结构影响;关中人地关系压力区的劳耕关系表现为持续发展型,主要受区域城镇化及经济结构影响;陕南人地关系敏感区劳耕关系表现为衰退向发展过渡型,农业自然条件、经济影响作用明显。(2)陕北人地关系脆弱区应坚持农业发展与生态建设并重,恢复植被限制载畜量;改造中低产田,提高产量;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农业劳动力的可参与性。陕北人地关系紧张区应维持生态退耕成果,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建设基本农田,提高粮食自给率;转变依赖资源开采的经济模式,依托第二产业的快速发展,促进第三产业。关中人地关系压力区应加大复垦、整理的力度,稳定农用地规模,保护基本农田;加快小城镇建设。陕南人地关系敏感区应继续坚持生态退耕政策,保护生态林;发展特色产业,延伸农产品产业链,为农业劳动力转移提供就业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