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遗址展示的初步研究
【摘要】:考古遗址是古代人类生活过的环境遗存或遗留下来的村落、住宅、作坊、城堡和寺庙等经过考古发掘的遗址。它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科学艺术价值,对其进行展示就是延续考古遗址的生命力,为公众提供一个缅怀先人、体验历史氛围的机会。
考古遗址展示已有两百多年的发展历史,它最早起源于16世纪欧洲的文化遗产保护理念。从19世纪中后期开始,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陆续通过的《雅典宪章》、《关于适用于考古发掘的国际原则的建议》、《巴拉宪章》等国际文件,标志着古遗址展示理论的成熟。尤其是2008年《文化遗产地阐释与展示宪章》的出现,说明遗址展示已形成独立的理论体系。我国考古遗址展示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真实性和完整性原则,利用考古遗址博物馆和遗址公园等方式,进行了大量保护和展示实践。本文以北京辽金城垣博物馆和西安曲江遗址公园为例,探讨考古遗址展示中普遍存在展示信息缺失、展示技术达不到遗址保护要求,以及遗址本体展示受环境干扰等问题。这主要是由于遗址保护技术不成熟、遗址展示方法不当和遗址展示与商业利益的矛盾造成。所以,本文提出的初步策略是深入研究遗址内涵,引进专业人才和技术,运用科学地展示方法对遗址及周边环境进行整体展示,加深对考古遗址阐释和展示理念的认识等解决途径。由此引发对考古遗址整体展示与个体展示的关系研究、遗址本体展示与环境展示的研究、展示技术与保护的关系,以及展示过程中信息选取与传递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