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三(5-氨基四唑)三嗪含能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及理化性质研究
【摘要】:基于富氮配体的含能配合物由于具有高密度、低感度以及热稳定性好和结构可控等特点在含能材料方面受到了很大的欢迎。本论文设计合成了七例高能、钝感的含能配合物,研究结果表明这七例配合物不仅爆轰性能优良,而且能对固体推进剂的常用氧化剂AP的燃烧分解产生良好的促进效果。本论文依据配位化学原理,基于富氮杂环配体三(5-氨基四唑)-三嗪(H_3TATT),将其与Cu(Ⅱ)、Mn(Ⅱ)、Co(Ⅱ)、Ni(Ⅱ)、Zn(Ⅱ)、Pb(Ⅱ)等金属离子进行配位自组装,通过水热法合成了7例未见文献报道的含能配合物:Cu(HTATT)(H_2O)_2(1)、[Cu_3(TATT)_2(H_2O)_2]_n(2)、{[Zn_2(HTATT)_2(H_2O)_2]·3H_2O}_n(3)、[Pb Zn(TATT)(OH)(H_2O)]_n(4)、[Co(HTATT)]_n(5)、[Ni(HTATT)]_n(6)、{[Mn_4(TATT)_2(OH)_2(H_2O)_2]·H_2O}_n(7),对这7例配合物的结构和理化性质进行了研究,具体如下:(1)对7例配合物进行了X-射线单晶衍射、红外分析、元素分析等表征,对比并分析了配合物的晶体结构及实验条件。结果表明,在中性、弱酸性以及较高温度下容易得到目标配合物的单晶样品;“Y”型配体H_3TATT的三个四唑分支在配位过程中易发生一定程度的扭转,表现出多种类型的配位模式,可与金属离子结合形成多维空间结构;溶剂分子的存在使得结构中形成大量氢键,为结构稳定性的增强做出了贡献。(2)对7例配合物进行了TG-DSC测试,结果表明配合物1-7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由于复杂的配位模式以及结构加强作用使得配合物5和6具有更为优异的热稳定性。利用C80微量热仪对7例配合物进行了比热容测试。利用Kissinger法和Ozawa-Doyle法对配合物热分解过程进行了动力学计算,并得到了表观活化能和指前因子。(3)利用密度泛函理论以及Kamlet-Jacobs方程对配合物1-7的爆热(Q)、爆速(D)及爆压(P)进行了理论估算,其中1、5、6的综合性能较优。撞击感度及摩擦感度测试结果表明,配合物1-7对外部刺激均不敏感。对配合物5和7进行了相应的磁性测试。(4)通过DSC法研究了配合物1-7对固体推进剂中主要组份高氯酸铵(AP)以及黑索金(RDX)热分解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7种配合物对AP的燃烧分解均具有明显的促进效果,不仅使AP的放热峰温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前,而且增大了其放热量,其中配合物5表现出优异的催化作用。7例配合物对RDX的放热峰温影响不明显,分解峰温改变值不大,配合物1-2,4-6均不同程度的增大了RDX的放热量。
|
|
|
|
1 |
倪旭;李静;张雪嫣;宋宝红;罗琴;梁玲玲;;三嗪含硫羧酸金属配合物的合成及性质表征[J];广州化工;2020年07期 |
2 |
周春生;范广;陈三平;赵凤起;焦宝娟;高胜利;;含能配合物[Mn(BTA)(phen)_2·5H_2O]_n的合成、结构与性质研究[J];化学学报;2008年15期 |
3 |
陈鹏;杜琳;周杰;乔永峰;李彬;赵琦华;;以三嗪衍生物及对苯二甲酸为配体的四个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性质研究[J];无机化学学报;2014年05期 |
4 |
王璇;邢永恒;张瑞;王继虓;关庆琳;侯亚男;白凤英;;新型C–N键断裂的三嗪-吡唑衍生物与钴的自组装化学反应[J];科学通报;2014年Z1期 |
5 |
郑慧琳;张瑾;王程;柴科杰;徐伟明;章鹏飞;;2,4,6-各异三取代三嗪活性分子的选择性取代研究[J];杭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年04期 |
6 |
曹曼丽;蒋辽川;史蕾;;2-氨基-4,6-二(4-吡啶基)-1,3,5-三嗪的合成及晶体结构[J];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5年03期 |
7 |
张勇;;托三嗪药理学研究进展[J];中国畜牧业;2014年03期 |
8 |
方东,袁荣鑫,陆忠娥,陈克潜;4-取代苯基-6-甲基-5-硫代-1,2,4-三嗪-3-酮的合成[J];合成化学;1997年01期 |
9 |
任莉,高晓英,汪佩璜,陈冬彬;急性三氟三嗪中毒致肺水肿的急救与护理[J];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1995年04期 |
10 |
张瑞;邢永恒;田春燕;王璇;关庆琳;侯亚男;王欣羽;白凤英;;三嗪吡唑类铜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及光谱研究[J];无机化学学报;2014年02期 |
11 |
吴国栋;吴祖望;;含氟三嗪活性染料[J];染料与染色;2009年04期 |
12 |
吴国栋;吴祖望;;含氟三嗪活性染料[J];染料与染色;2009年05期 |
13 |
刘季红;张华;徐强;;三嗪酮类衍生物的合成与结构表征[J];化学通报;2006年09期 |
14 |
姜日善,许景哲,申仁花,南铉哲;三嗪──5合成方法的进展[J];延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年04期 |
15 |
杨志达,张瑞英,杨国荣,毕国宏,李春耀,张晶;急性三氟三嗪中毒3例[J];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1995年02期 |
16 |
李春耀,姜延国,李树辉;氟试剂分光光度法测定空气中三氟三嗪[J];工业卫生与职业病;1993年04期 |
17 |
喻桂朋;刘程;王锦艳;蹇锡高;;含1,3,5-三嗪结构聚芳醚高性能聚合物的合成[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12年05期 |
18 |
李斌;伍绍飞;刘俊灵;熊绍辉;谭海军;喻桂朋;潘春跃;蹇锡高;;含1,3,5-三嗪芳香二酸及其可溶性聚芳酰胺的合成[J];高分子学报;2012年08期 |
19 |
郝晓春;毕福强;王磊;卜建华;葛忠学;;三(5-氨基四唑)三嗪的合成与表征研究[J];应用化工;2012年10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