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中生代盆地构造应力场特征及其转换与沉积——构造格局
【摘要】:摘 要
本文通过研究鄂尔多斯中生代盆地沉积-构造格局和构造形迹,试图揭示鄂尔多斯盆地中生代的构造应力场特征及其转换规律和对盆地沉积的控制作用。
对区域性节理的研究结果表明,鄂尔多斯盆地印支运动时期古构造应力场以北东-南西向挤压为主要特征,而燕山运动时期古构造应力场以北西-南东向挤压为主要特征,这两个构造应力场之间存在一个逐步转换的过程,早中侏罗世的富县期和延安期是两个构造应力场的主要转换时期。
沉积-构造格局的变化记录了这个转换过程。晚三叠纪时沉积相带展布的长轴方向为北西-南东向,盆地主体表现为北隆南坳,沉积中心和沉降中心位于盆地南部;而到了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时,盆地构造面貌已转变为东隆西坳,沉积相带的展布方向为近南北向,沉积中心和沉降中心迁移到了盆地西部。
构造形迹记录了两个瞬时应力场的应力分布状态,一个是晚三叠世晚印支运动发生时的古构造应力场,另一个是晚侏罗世中燕山运动发生时的古构造应力场。构造运动是能量释放的过程,而伴随着沉积作用的进行,能量的积累也在悄然发生着。构造应力场的转换影响着沉积格局,而沉积格局又反映了构造应力场的转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