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孙国凤;用重组酵母试酿啤酒[J];生物技术通报;1996年04期 |
2 |
孙金凤,诸葛健,王正祥;有效利用木糖的肠道细菌的筛选及转化[J];食品与生物技术;2003年01期 |
3 |
袁其朋,孙长慧;周期操作对基因工程菌质粒稳定性的影响[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2002年02期 |
4 |
黄静;程立坤;刘倩;徐庆阳;谢希贤;陈宁;;L-色氨酸生产菌质粒稳定性工艺研究[J];发酵科技通讯;2011年01期 |
5 |
冯志彬;屈慧鸽;徐庆阳;程显好;张玉香;;L-苏氨酸生产菌质粒稳定性工艺研究[J];中国酿造;2008年16期 |
6 |
赵春光;程立坤;徐庆阳;谢希贤;陈宁;;大肠杆菌发酵生产L-色氨酸过程中的质粒稳定性[J];发酵科技通讯;2010年01期 |
7 |
李敬龙,冯雪东;基因工程在葡萄酒酵母菌种方面的研究[J];中外葡萄与葡萄酒;1998年03期 |
8 |
李艳,铁翠娟,何秀萍,张博润,诸葛健;羟酸还原异构酶基因多拷贝重组酵母的构建[J];食品与发酵工业;2003年01期 |
9 |
王娟,张遵真,党静,张勤;重组酵母测评系统检测环境雌激素的影响因素探讨[J];现代预防医学;2005年02期 |
10 |
梁世中;高河泳;关达治;;基因重组菌质粒稳定性的提高与苯丙氨酸发酵的研究[J];生物工程学报;1992年01期 |
11 |
苟斌全;张嗣良;储炬;王永红;庄英萍;黄华;李震;袁中一;;增强组成型重组大肠杆菌质粒稳定性的发酵策略[J];化学与生物工程;2008年10期 |
12 |
刘振民,骆承庠;乳酸菌冻干特性的研究[J];中国乳品工业;2002年05期 |
13 |
张小里,夏诏杰,刘颖,赵彬侠,郑晓钢,熊朝晖;营养物及补料方式对重组酵母产α-淀粉酶的影响[J];高校化学工程学报;2001年02期 |
14 |
陈新爱,徐志南,沈文和,岑沛霖;固定化基因工程菌的培养和hEGF表达[J];化工学报;2003年07期 |
15 |
秦玉静,刘巍峰,高东,鲍晓明,郑华军;含α-乙酰乳酸脱羧酶基因重组酿酒酵母的啤酒发酵[J];山东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2期 |
16 |
喻国策,焦瑞身,王骥程,王树青;大肠杆菌E.coli HB101(pBR322)高密度培养过程质粒的稳定性[J];过程工程学报;2001年02期 |
17 |
莫志伟,张燕,张紫莱,李永兴,李久蒂;par DE基因对重组质粒pLM2在Enterobacter gergoviae 57-7中稳定性的影响[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02年05期 |
18 |
黄华;苟斌全;王永红;储炬;庄英萍;张嗣良;袁中一;;组成型表达粪产碱杆菌青霉素G酰化酶重组大肠杆菌发酵条件研究[J];生物技术;2006年04期 |
19 |
洒荣波;王正祥;;重组毕赤酵母产植酸酶的性质初步研究[J];中国乳品工业;2006年09期 |
20 |
张刚;杨光;裴海生;李春;曹竹安;;质粒平均分配基因parDE对甲酸脱氢酶NADH再生系统稳定性的影响[J];过程工程学报;2008年02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