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江生物群中的部分小型双瓣壳节肢动物
【摘要】:
由于节肢动物具备环节动物两侧对称、三胚层、身体分节、头部较发达等特征,所以一般认为节肢动物起源于环节动物或类似环节动物的祖先。但节肢动物还具有比环节动物更高级的特征,如:身体分部、附肢分节;循环、生殖、排泄等系统均较环节动物复杂高级,这可能是澄江化石库中节肢动物种数丰富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在澄江生物群研究初期,双瓣壳节肢动物朵氏昆明虫(Kunmingella douvillei)化石数量占澄江化石库中所有化石产量的百分之八十,因而古生物学家曾认为Kunmingella douvillei是该库的优势种。他们还认为节肢动物长尾纳罗虫(Naraoia longicaudata)、刺状纳罗虫(Naraoio spinosa)和耳形等刺虫(Isoxys auritus)以及腕足动物东方日射水母贝(Heliomedusa orienta)、线形虫动物圆筒帽天山蠕虫(Maotianshania cylindrica)均为次优势种,它们的个体数量分别占化石总数的百分之三到五。
1996年以来西北大学早期生命研究所已陆续发现并研究了最古老的脊椎动物昆明鱼、半索动物、尾索动物、头索动物及过渡类型古虫动物门,这一系列的新发现使澄江生物群的面貌焕然一新,澄江化石库成为人们认识“寒武大爆发”的天然窗口。但另一方面,由于节肢动物化石的产量很大,所以它依然是研究最多和最深入的一个化石门类。就目前状况而言,将待研究的其它节肢动物还很多。
节肢动物门中的叶虾目现生种类很少,仅有20多个海产种类,其化石种类正在发掘,川滇虫属(Chuandianella)已有人建立并有一定的属征描述。本文在对早期生命研究所此类化石和Chuandianella进行对照研究的基础上建立新的一科:川滇虫科(Chuandianidae)。
本论文共分五个主要部分:
1.澄江生物群的地质构造背景
首先介绍了中国区域大地构造格局,其次是关于中国的寒武系和滇东地区早寒武世古地理概貌的论述,紧接着是澄江化石库的古地理概貌。
2.澄江生物群的分布
这一部分内容谈及了武定、海口等几个澄江县以外的化石产地。着重对两个具体的剖面进行了描述,本文所涉及的化石大部分采自这两个剖面。
3.化石分类,埋藏学原理与软躯体化石的形成
4.川滇虫属化石的研究现状
5.化石属征描述
|
|
|
|
1 |
刘户琴,舒德干;澄江化石库中川滇虫属化石的新信息[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4期 |
2 |
侯先光,冯向红;澄江生物化石群[J];生物学通报;1999年12期 |
3 |
淼焱;谜团是这样揭开的[J];科学大众(小学版);2004年06期 |
4 |
淼焱;成功伴着痛苦而来[J];科学大众(中学版);2004年05期 |
5 |
李斌,晋群;生命爆发之谜在中国破解[J];了望;1999年51期 |
6 |
张高萍;探索地球早期生命起源——记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澄江动物群与寒武纪大爆发”项目组[J];化石;2004年02期 |
7 |
肖席;生命之源在云南显露[J];科学启蒙;1996年05期 |
8 |
罗惠麟,胡世学,张世山,陶永和;昆明海口早寒武世澄江动物群的新发现及三叶形虫研究[J];地质学报;1997年02期 |
9 |
陈爱林,冯洪真,朱茂炎,马东升,李明;云南早寒武世澄江动物群中新发现的一种古虫动物[J];地质学报;2003年03期 |
10 |
徐光辉;云南早寒武世澄江动物群稀有节肢动物新材料[J];古生物学报;2004年03期 |
11 |
谭筱虹,钱祥贵;禄丰羊街-昆明大乐亩地区震旦系澄江组岩石地层特征及沉积作用[J];云南地质;1996年04期 |
12 |
;生物演化史上的重大事件[J];化石;1998年01期 |
13 |
;古今桃花水母同现澄江[J];科技潮;2004年10期 |
14 |
白子麒,王洪君;化石“王国”——玉溪[J];化石;1999年03期 |
15 |
韩健,张兴亮;前寒武纪海绵记录与云南澄江海绵化石群研究概况[J];西北地质;1999年02期 |
16 |
韩健,张兴亮,张志飞,舒德干;澄江动物群中具板状骨片的蠕虫新属种[J];地质学报;2003年01期 |
17 |
乔学军
,王琪
,杜瑞林;川滇地区活动地块现今地壳形变特征[J];地球物理学报;2004年05期 |
18 |
黎功举;地壳演化与成矿作用——以川滇地洼系“四层楼”铜矿床序列为例[J];大地构造与成矿学;1991年04期 |
19 |
赵济湘,陈智梁,张选阳;应用GPS技术监测龙门山、川滇地区地壳形变及近期地震趋势[J];四川地震;1996年02期 |
20 |
葛真;川滇黔桂联手开发内昆-水柏-南昆铁路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带[J];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年S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