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质岩裂缝油气藏的成藏机理——以东营凹陷下第三系烃源岩为例
【摘要】:本文以东营凹陷下第三系的烃源岩为例,在对烃源岩的特征、分布及成烃过程、裂缝的特征、成因及分布、油气在烃源岩中的运移聚集机理研究基础上,探讨泥质岩裂缝油气藏的成藏机理。得到的主要认识有:
东营凹陷下第三系沙四上、沙三下及沙三中段烃源岩的岩性以暗色泥岩及页岩为主,主要属半深湖相-深湖相沉积,有机碳丰度高,有机质类型以Ⅰ型为主,Ⅱ_1、Ⅱ_2为辅。
下第三系烃源岩有机质向油气的转化主要发生在第三系-第四纪的埋藏沉降增温过程,第三纪岩浆活动对第三系烃源岩有机质成烃有重要影响。
东营凹陷沙四上段烃源岩在沙一段沉积期开始进入生烃阶段,至第四纪全部进入生烃阶段。沙三中下段烃源岩在明化镇沉积期进入成烃期,至第四纪生烃范围扩大,主要在史14、坨1、利1、滨4、高2、纯2井一带。第三纪的岩浆活动对第三系烃源岩成烃的影响范围主要在第三系岩浆岩发育区,即东营凹陷南部及西部。与埋藏有关的成烃和与岩浆活动有关的成烃在平面上互补,这样使东营凹陷烃源岩几乎全部进入生烃范围。
东营凹陷烃源岩层中的裂缝广泛分布,按与沉积层面的关系分为垂向裂缝、斜向裂缝和水平裂缝。从成因则主要分为三类:与岩浆活动有关裂缝、垂向差异载荷裂缝、塑性岩体上拱裂缝。
沙四上-沙三中下段烃源岩中与岩浆活动有关的的裂缝主要分布于东营凹陷的南部及西部第三系岩浆岩发育区。
沙四上-沙三中下段烃源岩垂向差异载荷裂缝多以环带分布,除了梁家楼油田区的北部利1、河80一带以及樊2、樊5井西部一带,其余全是垂向差异载荷裂缝的发育地带。
塑性岩体上拱裂缝分布在东风8、营2、坨3、利1、滨110、史104、河2、牛43、莱48井一带的塑性岩体上拱带内。
这三种裂缝相互叠合,除了梁2、史4和利1井所夹的小范围区域外,东营凹陷其它地区裂缝广泛发育。
下第三系烃源岩在埋藏压实成烃过程中,其含油饱和度随深度是逐渐增大的,这为泥岩裂缝油气藏的形成奠定了物质基础。
与岩浆活动有关裂缝、垂向差异载荷裂缝和塑性岩体上拱裂缝的发育为油气在烃源岩中运移和聚集提供了有利的运移通道和储集空间。在裂缝中,油气运移阻力较低,因而能够在压差或浮力驱动下向上或上倾方向运移。油气在裂缝中的聚集需要较好的封闭裂缝的条件。由于烃源岩上覆层泥质岩中裂缝也比较发育,这导致下第三系烃源岩中的油气有相当一部分要向上覆岩层的砂岩中运移,并聚集成藏。尽管如此,在烃源岩中可能还残留相当数量的油气,这些油气在构造上倾部位或断裂带附近往往比较富集。
|
|
|
|
1 |
王永卓;董春晖;姜振学;李宏义;;围岩含油饱和度控制岩性油藏成藏的物理模拟[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6年03期 |
2 |
徐思煌,贾霍甫,黄伟传;东营凹陷通王地区中古生界油气成藏要素及成藏模式研究[J];新疆石油天然气;2005年02期 |
3 |
万从礼;金强;李继红;赵勇;;东营凹陷纯西辉长岩-变质岩组合油藏成藏机制[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1期 |
4 |
郑德顺;李明龙;蔡进功;闫建平;孙斌;;东营凹陷深层膏盐岩分布及其对烃源岩热演化的影响[J];石油地质与工程;2011年04期 |
5 |
朱光有,金强,周建林;东营凹陷旋回式深湖相烃源岩研究[J];地质科学;2003年02期 |
6 |
陈中红;刘伟;;控制东营凹陷烃源岩排烃的几个关键因素[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6期 |
7 |
陈中红;查明;金强;;牛38井烃源岩排烃门限的确定[J];天然气工业;2005年11期 |
8 |
蒋启贵;李志明;张彩明;王勤;唐晓红;;东营凹陷烃源岩轻烃特征[J];地质科技情报;2008年05期 |
9 |
盖玉磊;;东营凹陷孔二段烃源岩发育特征及生烃潜力[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08年05期 |
10 |
朱光有,金强,张水昌,王冠民,梁英波;东营凹陷湖相烃源岩TOC与Sr的正相关性及原因[J];地学前缘;2005年04期 |
11 |
姜福杰;庞雄奇;姜振学;李素梅;田丰华;张晓波;;东营凹陷沙四上亚段烃源岩排烃特征及潜力评价[J];地质科技情报;2007年02期 |
12 |
陈中红;曲江秀;高卫红;;牛38井湖相烃源岩镜质体反射率负异常与有机组分含量相关性[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1期 |
13 |
金强,翟庆龙,万从礼;裂谷盆地烃源岩中的火成岩及其活动模式——以东营凹陷为例[J];新疆石油地质;2005年03期 |
14 |
蒋有录,刘华,张乐,张善文,王宁;东营凹陷含油气系统的划分及评价[J];石油学报;2005年05期 |
15 |
陈中红;查明;金强;;东营凹陷波动古湖相烃源岩沉积特征[J];湖泊科学;2006年01期 |
16 |
周涛;魏垂高;;东营凹陷现河地区油气成藏条件分析[J];西部探矿工程;2006年12期 |
17 |
姜福杰;庞雄奇;姜振学;李素梅;田丰华;;东营凹陷沙三段源岩排烃特征及潜力评价[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2007年04期 |
18 |
张卫海;陈中红;查明;曲江秀;;东营凹陷烃源岩排油机理[J];石油学报;2006年05期 |
19 |
李志明;秦建中;徐旭辉;刘文斌;施伟军;蒋宏;;镜质体反射率抑制与烃源岩质量关系——以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烃源岩为例[J];石油实验地质;2008年03期 |
20 |
朱光有,金强,张水昌,张林晔;烃源岩非均质性的控制因素研究——以东营凹陷为例[J];矿物岩石;2003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