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李向平;陈刚;章辉若;李向东;;鄂尔多斯盆地中生代构造事件及其沉积响应特点[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3期 |
2 |
杨锺健;;四川中生代爬行动物之新发见[J];地质论评;1941年Z1期 |
3 |
宫景光;;根据贵州地质构造特征推断有希望的油藏类型[J];中国地质;1957年10期 |
4 |
车树政,董茂兴;下扬子区域中生代以来的地质构造动力特征[J];资源调查与环境;1982年04期 |
5 |
徐嘉炜,崔可锐,刘庆,童蔚欣,朱光;东亚大陆边缘中生代的左行平移断裂作用[J];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1985年02期 |
6 |
刘成龙;;辽西中生代花岗岩类中自然锌的发现[J];国土资源;1986年02期 |
7 |
刘天绩,徐凤银,陈世悦,侯恩科;柴达木盆地东部“走廊域”中新生代构造特征及构造演化[J];西安科技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
8 |
吴向午;;中国中、新生代大植物化石新属记录(1991—2000)[J];古生物学报;2006年01期 |
9 |
杨立强;邓军;葛良胜;王庆飞;张静;高帮飞;江少卿;徐浩;;胶东金矿成矿时代和矿床成因研究述评[J];自然科学进展;2006年07期 |
10 |
程素华;汪洋;;壳幔岩浆相互作用过程对华南中生代Sn-W成矿作用的制约[J];矿物学报;2009年S1期 |
11 |
杜旭东,漆家福,陆克政,付立新;大港探区中生代盆地构造特征及演化[J];石油实验地质;2000年02期 |
12 |
李双应,王道轩,刘因,岳书仓,孟庆任,李任伟,杨建,范裕;大别造山带北缘中生代冲积体系对源区构造的沉积响应[J];地质通报;2002年Z2期 |
13 |
王大锐
,项敏;中生代到底是谁的天下?[J];化石;2005年02期 |
14 |
岩歌;刘积昆;;中生代漫游记[J];化石;1977年04期 |
15 |
和政军;牛宝贵;张新元;;冀西北尚义盆地对晚侏罗世构造活动的沉积响应[J];中国地质;2008年02期 |
16 |
李星学;;“陕北中生代延长层植物群”[J];科学通报;1957年02期 |
17 |
杨圣彬;郭庆银;侯贵廷;孙晔;;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北段沉降史与沉积响应[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2期 |
18 |
王昌勇;郑荣才;李士祥;韩永林;王成玉;史建南;周祺;;鄂尔多斯盆地早期构造演化与沉积响应——以姬塬地区长8~长6油层组为例[J];中国地质;2010年01期 |
19 |
杨鑫;郑建京;刘兴旺;苏龙;刘玉虎;刘燕红;;动态“盆山”耦合关系及其层序响应过程:以滇西兰坪—思茅盆地为例[J];现代地质;2011年03期 |
20 |
汪筱林;曾年;;翼龙 统领中生代天空的霸主[J];华夏地理;2007年03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