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盆地劳山地区延长组长2及长6油层组沉积相与储层地质特征研究
【摘要】:以野外观察和岩芯描述为基础,利用薄片、铸体薄片显微镜下观察与定量统计、轻矿物和重矿物分析、毛管压力测试、X—衍射分析、电镜扫描等室内分析测试等手段,研究了鄂尔多斯盆地劳山地区上三叠统延长组长2和长6油层组地层、沉积相特征及其空间展布、储层岩石学特征和成岩作用及其对储层物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长2与长6的地层分布格局基本一致,地层呈南—北~北东—南西方向展布,地层厚度总的变化趋势是由北向南和由北东向南西方向逐渐增厚。研究区长2油层组以曲流河亚相沉积为主,局部为辫状河亚相沉积,河道砂体沉积与河道间沉积沿北东—南西方向呈条带状相间展布。长2油层组的三个亚油层组(长2~1、长2~2、长2~3)沉积格局大体一致,仅河道位置稍有变动。长6油层组为三角洲相沉积,研究区西南部发育浅湖相沉积。其中,长6~4为三角洲前缘亚相,水下分流河道沉积连片分布;长6~3与长6~2发育三角洲平原和三角洲前缘相沉积,水下分流河道与水下分流间湾沉积、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和分流间湾呈北东—南西向条带状相间分布;长6~1为三角洲平原亚相,分流河道和分流河道间沉积也呈北东—南西向条带状相间分布。物源来自东北方向。
储层的物性主要受沉积微相的控制。长2和长6储层砂岩的孔隙度和渗透率的高值区与河道砂体的分布地带基本一致。沉积相对储层物性的影响也表现在砂岩的粒径上,长2砂岩碎屑的粒度总体大于长6,长2河流相砂体的物性好于长6三角洲相砂体,长2砂岩的粒度与孔隙度和渗透率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51和0.58,而长6砂岩的粒度与孔隙度和渗透率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31和0.12。在河流相中,辫状河亚相砂体的物性好于曲流河亚相。储层物性除受沉积相控制外,还受岩石学特征与成岩作用的影响。对储层物性影响较大的岩石学组分是砂岩中的塑性颗粒(特别是云母,泥岩等)及其成岩蚀变产物和杂基的含量。长2和长6储层砂岩的岩石类型基本相同,主要为长石砂岩和岩屑质长石砂岩.但长2砂岩中的杂基含量(4.6%)低于长6砂岩(5.2%)。塑性碎屑其在压实作用过程中,发生扭曲变形及假杂基化挤入粒间孔隙,致使储层中的一部分原生孔隙丧失。胶结作用是储层物性变差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在胶结物中,碳酸盐和次生石英是使储层物性变差的主要胶结物。交代蚀变作用使得储层的物性进一步变差。溶蚀作用是砂岩物性改善的主要原因,尤其是晚期成岩阶段,在富含有机酸和无机酸的酸性孔隙流体的作用下,长石、云母等碎屑和碳酸盐等胶结物发生溶蚀,形成一定数量的次生溶蚀孔,使储层砂岩物性得到一定改善。表生成岩阶段,由于大气降水的介入,溶解作用再度发生,使储层物性再次得以改善。溶蚀作用导致在长2和长6砂岩中形成的次生溶孔分别占总孔隙的27.2%和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