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盆地中深部放射性异常的研究及意义
【摘要】:世界能源矿产的勘探实践和现状表明,油、气、煤和铀等能源矿产在沉积盆地演化-改造过程中形成、聚散和成藏(矿),其形成和分布相互关联、彼此影响。砂岩型铀矿与油、气、煤多种能源矿产不仅同盆共存,而且常常同盆富集,甚至分布层位和成藏-成矿-定位时间也密切相关。
鄂尔多斯盆地是位于华北地块西部的大型克拉通叠合盆地,能源矿产类型多样,石油、天然气、煤炭和铀资源丰富。其中油、气和砂岩型铀矿的主成藏(矿)-定位时期,均主要发生在早白垩世晚期以来。该盆地是研究多种能源矿产共存富集的天然实验室和理想地区。
由于从铀矿的可地浸开采目的考虑,以往的铀矿勘探主要限于500m以浅的深度范围和砂岩中,鄂尔多斯盆地也不例外。致使该盆地的勘探和研究主要集中在表浅层中生代白垩纪和中侏罗世地层,对深部及泥岩关注较少。
本文通过对盆地内丰富的油气放射性测井资料普查式的调研和分析,利用自然伽玛测井曲线确定放射性异常层位,发现在深达几千米的三叠系和古生界中也存在放射性异常层位。在此基础上,在油、气区分别选取了定边-镇原和乌审旗-榆林2个具代表的重点研究区,面积分别达30800km~2、28000km~2;系统读取了区内300多口探井异常层段的伽玛异常值800多组,编制了6个不同地层组的伽玛异常平面分布图12幅。
在定边-镇原油区,中生界五个层组的伽玛异常值的大小及其分布范围和异常值分布层段的厚度并不相同:下白垩统分布最广,以西南部异常值最大和最厚。中晚三叠世延长组长7、长8段的分布范围次之,但其最大和最厚异常值分布区均在研究区东-东南部。中侏罗统3个组(安定组、直罗组和延安组)相似,异常值分布范围均较小,主要集中在研究区北部。伽玛异常值在中生界三套地层中的明显差异,与盆地沉积、构造演化的明显不同和分阶段性相一致。
与此同时,在不同伽玛值对应的层段,采集各类岩性样品,进行铀、钍、钾主要放射性元素含量测试。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内测井资料中伽玛值的变化,主要是放射性元素铀的含量变化引起的,二者具同步消长的正相关关系。所选的分析样品,尽管其测井资料的伽玛值变化范围较大,但放射性元素钍、钾的含量均变化范围较小或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5
【分类号】:P631.6
|
|
|
|
1 |
周巧生,李占游;吐哈盆地西南缘地浸砂岩型铀矿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J];中国地质;2003年02期 |
2 |
王玉新;鄂尔多斯地块早古生代构造格局及演化[J];地球科学;1994年06期 |
3 |
朱西养,汪云亮,王志畅,张成江,刘建华;东胜砂岩型铀矿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初探[J];地质地球化学;2003年02期 |
4 |
权志高,李占双;新疆十红滩砂岩型铀矿床基本特征及成因分析[J];地质论评;2002年04期 |
5 |
彭新建,闵茂中,王金平,贾恒,魏观辉,王建峰;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床的铁物相特征及其地球化学意义——以伊犁盆地511铀矿床和吐哈盆地十红滩铀矿床为例[J];地质学报;2003年01期 |
6 |
刘淑芬;地下水作用与沉积铀矿床[J];世界核地质科学;2003年01期 |
7 |
古抗衡;新疆伊犁盆地铀成矿特征及其形成地质条件[J];华东地质学院学报;1997年01期 |
8 |
赵文智,胡素云,汪泽成,董大忠;鄂尔多斯盆地基底断裂在上三叠统延长组石油聚集中的控制作用[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3年05期 |
9 |
李振铎,胡义军,谭芳;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深盆气研究[J];天然气工业;1998年03期 |
10 |
洪峰,宋岩,赵林;鄂尔多斯盆地北部天然气成藏控制因素[J];天然气工业;1998年05期 |
|
|
|
|
|
1 |
牟保磊,邵济安,边振辉;矾山碱性杂岩体中发现碳酸岩[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2期 |
2 |
郑荣才;文华国;韩永林;王海红;郑超;蔡家兰;;鄂尔多斯盆地白豹地区长6油层组湖底滑塌浊积扇沉积特征及其研究意义[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6期 |
3 |
夏青松;田景春;黄昌武;;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震积岩识别标志研究[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3期 |
4 |
高山林,陈海泓,窦伟坦,邵东波,蔺宏斌;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的湖泊风暴沉积[J];沉积学报;1999年S1期 |
5 |
刘招君;湖泊水下扇沉积特征及影响因素——以伊通盆地莫里青断陷双阳组为例[J];沉积学报;2003年01期 |
6 |
叶先仁,任建国,陶明信,王宗礼;事件沉积及其周期性的氦同位素指示[J];沉积学报;2003年04期 |
7 |
腾格尔,刘文汇,徐永昌,陈践发;缺氧环境及地球化学判识标志的探讨——以鄂尔多斯盆地为例[J];沉积学报;2004年02期 |
8 |
夏青松;田景春;;鄂尔多斯盆地南部上三叠统延长组震积岩的发现及地质意义[J];沉积学报;2007年02期 |
9 |
岳乐平;黄土高原黄土、红色粘土与古湖盆沉积物关系[J];沉积学报;1996年04期 |
10 |
程守田,黄焱球,付雪洪;早中侏罗世大鄂尔多斯古地理重建与内陆拗陷的发育演化[J];沉积学报;1997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