绞股蓝结构和发育与其总皂甙积累相关性的研究
【摘要】:绞股蓝[Gynostemma pentaphyllum(Thunb.)Makino]隶属于葫芦科绞股蓝属绞股蓝亚属,为多年生草质藤本植物,主产于热带亚洲、中国、朝鲜和日本。全草均具有药用价值,主要的药用成分为绞股蓝皂甙。本文在对绞股蓝的分类系统和资源分布、形态结构、生长发育和生理生态特性、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综合开发利用,以及繁殖和栽培技术等绞股蓝研究报道进行综述的基础上,采用植物解剖学、组织化学和植物化学等技术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绞股蓝根、茎、叶的结构和发育及其与皂甙类物质积累部位和含量变化的关系,进行了绞股蓝属6个种的结构与皂甙含量的比较。应用植物生理、生态学方法,研究了遮荫对绞股蓝叶形态结构、光合特性和皂甙含量的影响,完成了湖南省西北部两个样地野生绞股蓝属的群落学调查,研究结果如下。
绞股蓝的叶为异面叶,有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的分化,叶中脉具1个维管束,叶柄5个维管束。茎由表皮、皮层和维管柱构成,双韧维管束9个,在基本组织中排成2轮,周维管纤维连续成1圈,但在根状茎中断裂,根状茎具次生结构。幼根木质部2~4原型,老根由维管组织和周皮构成。超微结构中发现筛管细胞中有囊泡进行物质转运,但与同化组织和韧皮薄壁细胞一样,其中未见与皂甙类物质有关的特殊电子致密物或嗜锇颗粒。
绞股蓝营养器官的组织化学定位表明,人参皂甙遇特定的显色剂能出现从浅红到紫色的颜色变化,可以此来确定人参皂甙的积累位置和含量多少。试验表明其叶肉的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中含有皂甙,组织分化不明显的幼叶比分化成熟的叶积累皂甙多,衰老的叶片不积累皂甙。茎的同化组织、外生韧皮部含皂甙较多,表皮、厚角组织含皂甙较少,而木质部和髓薄壁组织无皂甙积累,幼嫩组织也比成熟组织积累多。皂甙还存在于根状茎的次生韧皮部和栓内层中。叶和茎的表皮毛和腺毛中
|
|
|
|
1 |
周建华;张兴亚;;绞股蓝开发研究新进展及应用[J];食品科技;2010年02期 |
2 |
韩保民;;绞股蓝的国内研究现状[J];药学情报通讯;1990年02期 |
3 |
覃章铮;赵蕾;毕世荣;游兰;;绞股蓝的皂甙成份及资源[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1992年01期 |
4 |
覃章铮;绞股蓝开发利用的几个问题[J];植物杂志;1994年05期 |
5 |
朱建新,陈武,熊筱娟;绞股蓝皂甙治疗低白细胞血症实验研究[J];江西医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
6 |
于村,严中光,蒋明哲;保健食品中绞股蓝皂甙测定方法[J];浙江预防医学;2000年03期 |
7 |
骆华星,任玉翠;灵芝绞股蓝胶囊中甾醇和绞股蓝皂甙的测定[J];浙江预防医学;2000年05期 |
8 |
张瑞哲;张常胜;于慧敏;;绞股蓝药理及临床作用研究进展[J];黑龙江医药;2000年05期 |
9 |
姜彬慧,杨万春,赵余庆;绞股蓝抗肿瘤作用研究现状[J];中药材;2003年09期 |
10 |
谭华炳,赵世印,赵斌;绞股蓝的基础研究与组方应用研究概况[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5年05期 |
11 |
池明宇,梅学文,郑贵元;绞股蓝防治缺血性脑卒中的药理研究概述[J];广西中医药;2005年01期 |
12 |
蒋伟哲;周燕文;席洁珍;;广西6种栽培绞股蓝中多糖的分析[J];中国药师;2006年12期 |
13 |
卢金清;肖波;陈黎;喻樊;田耀平;詹晓莲;徐玉婷;万威;;分光光度法测定绞股蓝中总皂苷的含量[J];湖北中医杂志;2007年01期 |
14 |
黄之镨;玉波罕;黄押稳;彭友良;杨志杰;马伟光;;应用大孔吸附树脂柱层析法对西双版纳产绞股蓝总皂苷吸附性能的研究[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
15 |
刘美玉;刘铜华;;绞股蓝抗糖尿病作用研究进展[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8年03期 |
16 |
刘青青;吴景东;;绞股蓝提取液对自然衰老影响的实验研究[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年06期 |
17 |
何显忠;邱江沁;;绞股蓝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8年S1期 |
18 |
郭辉力;邓泽元;;微波干法辅助提取绞股蓝总皂苷的研究[J];食品与机械;2009年01期 |
19 |
刘鹏;李榆梅;张虹;贾文雅;;绞股蓝研究进展[J];科技资讯;2009年20期 |
20 |
刘振洋;刘延泽;刘改岚;赵余庆;;绞股蓝总皂苷的闪式提取和纯化工艺研究[J];中草药;2009年07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