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岭断陷地震地层学与勘探目标分析
【摘要】:近几年在松辽盆地南部长岭断陷的油气勘探取得了较好的成果,通过近10口深井钻探发现了东岭气藏、达字井等含气构造和日产气20万方长深1井高产气流,展示着该区良好的油气勘探前景。前人从构造背景控制和相邻断陷类比推测长岭断陷层系的资源量约为5亿多吨,具有形成大中型气田的资源潜力。然而,目前探明烃储量不到2000万吨。是原资源量估算不准,还是勘探程度偏低或技术水平有限成为该区研究的焦点问题,
通过钻井、地震资料的沉积相综合分析,确认了半深湖—深湖相的存在,并查明了其展布范围。在取心资料上找到了具水平层理的暗色泥岩,它们在连井剖面对比图上延伸数十公里,大面积分布,在凹陷边缘相变为具地震前积反射的扇三角洲,或滨浅湖相的白云岩或浅滩砂岩。低于阀值的地震振幅百分比指示了这些深-半深湖相的平面展布范围。根据新的地震相和沉积相研究成果重新估算了本区的资源量在4亿吨以上。利用整体、动态、综合的含油气盆地分析方法和油气运移的倒汇水模式,天然气自生成后至今主要运移聚集在五个有利区带;最好的两个区带分别是达尔罕断突带和双龙断突带。通过正演模型、测井解释,地震属性、反演及AVO等综合分析,发现火山岩总体具有较高的速度和中等—强的反射振幅背景,含气后速度明显降低,并出现强振幅、低频、强吸收、眼球状效应等异常,高产气井往往钻在火山口附近的小断裂上,且出现低波组抗和远偏移距振幅大于近偏移距振幅的AVO响应。这些特征成为该区地震气层预测及高产钻探目标选择的重要依据。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P631.4
|
|
|
|
1 |
王璞珺,迟元林,刘万洙,程日辉,单玄龙,任延广;松辽盆地火山岩相:类型、特征和储层意义[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3年04期 |
2 |
邵正奎,孟宪禄,王洪艳,张殿成,李树忠,于秀英;松辽盆地火山岩地震反射特征及其分布规律[J];长春科技大学学报;1999年01期 |
3 |
张春生,刘忠保,施冬;高弯曲与低弯曲河流比较沉积学研究——以长江上、下荆江段为例[J];沉积学报;2000年02期 |
4 |
蒲仁海;;论地震地层的等时特征[J];地层学杂志;1996年01期 |
5 |
陈建文,王德发,张晓东,李长山;松辽盆地徐家围子断陷营城组火山岩相和火山机构分析[J];地学前缘;2000年04期 |
6 |
胡望水,吕炳全,张文军,毛治国,冷军,官大勇;松辽盆地构造演化及成盆动力学探讨[J];地质科学;2005年01期 |
7 |
陈庆春,朱东亚,胡文瑄,曹学伟;试论火山岩储层的类型及其成因特征[J];地质论评;2003年03期 |
8 |
吴利仁;齐进英;王听渡;张秀棋;徐永生;;中国东部中生代火山岩[J];地质学报;1982年03期 |
9 |
王世瑞,彭苏萍,凌云,王晓平,吴琳;利用地震属性研究准噶尔盆地西北缘拐19井区下侏罗统三工河组沉积相[J];古地理学报;2005年02期 |
10 |
吕炳全,张彦军,王红罡,张玉兰;中国东部中、新生代火山岩油气藏的现状与展望[J];海洋石油;2003年04期 |
|
|
|
|
|
1 |
邵正奎,孟宪禄,王洪艳,张殿成,李树忠,于秀英;松辽盆地火山岩地震反射特征及其分布规律[J];长春科技大学学报;1999年01期 |
2 |
裘亦楠;中国陆相碎屑岩储层沉积学的进展[J];沉积学报;1992年03期 |
3 |
徐怀大;地震地层学在沉积学研究中的意义——从中国东部盆地下第三系地震地层及沉积学研究中得到的某些新认识[J];地球科学;1986年03期 |
4 |
蒲仁海,梅志超,唐忠华;准噶尔盆地彩南地区石树沟群地震层序划分与层序地层学解释[J];地球科学;1994年06期 |
5 |
迟元林,云金表,庞庆山;徐家围子断陷CO_2气藏形成地质机制研究[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0年03期 |
6 |
蒙启安,门广田,张正和;松辽盆地深层火山岩体、岩相预测方法及应用[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1年03期 |
7 |
刘宝柱,姜呈馥,杨亚娟;松辽盆地南部正反转构造与油气成藏关系[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1998年02期 |
8 |
刘为付,刘双龙,孙立新;莺山断陷侏罗系火山岩储层特征[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1999年04期 |
9 |
刘德来,陈发景,温详泉;松辽盆地坳陷期T_2断层成因机制分析[J];大庆石油学院学报;1996年01期 |
10 |
陈建文,王德发,张晓东,李长山;松辽盆地徐家围子断陷营城组火山岩相和火山机构分析[J];地学前缘;2000年04期 |
|